ExpertBook B9 採用 Intel 第 11 代行動處理器平台,結合極致輕薄、堅固、安全性、特色功能設計於一身。
Intel 第 11 代行動處理器暨平台,代號 Tiger Lake 自 9 月份發表以來,各家實體產品正陸續上市銷售。除了在 Intel 活動上親眼見、動手摸之外,我們也收到來自 ASUS 送測樣品 ExpertBook B9 B9400,得以進一步體驗 Tiger Lake-U 平台與 ASUS 設計。
ExpertBook B9 系列是 ASUS 高階商務筆電代表性產品,針對經常需要外出或拎著筆電去開會,尤以文書處理之類應用居多的商務族群,一個相對輕盈、堅固可靠、性能平穩、續航力長的產品選項。這是款 14 吋機種,依規格而定起始重量僅只有 880g,實際拿在手上可以感受到相當輕薄,確實很適合隨時帶著走。
配件中包含簡易使用指南、乙太網路轉接器、變壓器、收納袋等配件,其中裝變壓器的盒子融合環保意識,開啟後可用來充當筆電架。由於 ExpertBook B9 B9450 本身相當輕薄,所以一併提供收納保護袋,方便隨時放進公事包帶著走,而不再需要典型的電腦包。
ASUS 表示,開發過程中從舊機種的客戶意見汲取經驗,來最佳化設計新產品。ExpertBook B9 B9400 配備 NumberPad 虛擬數字觸控板、雙固態硬碟插槽支援 RAID、TPM 2.0、指紋辨識器、近接感測器、IR 攝影機、ErgoLift 轉軸設計、防潑水鍵盤、通過 MIL-SDT 810H 軍規測試、電池續航力最長 20~24 小時、安全管理機制等特點。
上面列舉元素也許看來和前一代的 ExpertBook B9 B9450 相仿,但是 ASUS 經過不等程度的調整、再最佳化,使其能達成設計目標。ASUS 所提供樣品的完整型號為 B9400CEA-0111A1165G7、料號 90NX0SX1-M02310,這個版本於稍早前已經在零售通路開賣,配備 Core i7 處理器、32GB 記憶體、2TB 固態硬碟,市場參考價格約 63,880 元。
ExpertBook B9 B9400 除了符合第二版 Intel Project Athena 規範要求,更也通過 Intel Evo 平台測試認證。關鍵體驗指標著眼在提升使用體驗,特別是像自休眠模式喚醒極快就緒,那感受十分微妙。對於 Tiger Lake 相關兩三事甚至是細節,應該無須在這篇內重新提過,可以參考先前的相關報導,單純一點聚焦在 ExpertBook B9 B9400 身上。
外部機構設計與質感處理
不諱言,ExpertBook B9 B9400 是植基於 ExpertBook B9 B9450,經過一些必要更動設計而衍生出來,因此差異點看來似乎不多。打開產品外盒本尊迎面而來,其 A、C、D 件是透過 CNC 銑削技術製作,官方強調擁有極佳的精密 / 精度。
尤其在 A、D 件除了選用鎂鋰合金材質,更經過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加工處理,所形成陶瓷層具有高硬度 / 強度、抗腐蝕 / 氧化等特性,至於 D 件則是使用鎂合金。ASUS 強調鎂鋰合金相較鋁合金,其密度與拉力強度等特性,為產品帶來優越的輕盈感和堅固性。
其外觀看似全黑色,除了表面經過磨砂處理,仔細看能發現類似亮粉的素材,使它在不同角度、光源下能產生色澤變化。產品參考尺寸為 320 x 203 x 14.9mm,機身厚度僅只有 14.9mm,配備 33Wh 電池只重 880g,而 66Whr 長效電池版重 1,005g 仍然算是輕盈。
ExpertBook B9 B9400 擁有極佳的輕盈、觸感、視覺體驗,機構強度也並未因故而被犧牲掉,官方強調它通過 MIL-STD 810H(並非舊版 MIL-STD 810G)軍規耐用性測試。實際動手把玩不難體會到,機身外殼各組件相當緊密,即便由外向內壓 C、D 件,仍可以感受到良好的扎實度。
ExpertBook B9 B9400 雖然是極輕薄設計,I/O 配置並未因而精簡化,機身左側 2 組 USB-C 為最新的 Thunderbolt 4 介面,相容 USB 3.2 Gen 2(10Gbps)等多個世代 USB 規範、支援 DisplayPort Alt Mode 與 USB PD 充電機能。
一旁還有 HDMI 2.0 與 Micro HDMI 介面,後者搭配包裝盒內的 Micro HDMI 轉 RJ-45 配件,就可以連接乙太網路線(支援 1000 / 100 / 10Mbps 傳輸速率)。
而機身右側有 Kensington 防盜鎖孔、USB 3.2 Gen 2 Type-A、3.5mm 耳機 / 麥克風複合端子、電源與磁碟狀態指示燈號,這些 I/O 配置你覺得足夠嗎?對這樣 14 吋、最輕 880g 的機種而言,是並不算少了。
另外在機身前緣,還有個多色 LED 燈條,這是針對 Alexa 應用所設計。如果側面電源、磁碟這兩個燈號,在未來機種能夠移到醒目的位置上,那麼使用體驗無疑會更好。
產品訴求重之一的 ErgoLift 轉軸設計,當打開螢幕上蓋會墊高機身,形成大約 5° 的傾斜角度。這有利於提升打字與觸控板操作的舒適性,當然你也可以將它 180° 攤平,方便會議之類場合應用,此外也對機身底部散熱有所幫助。
這轉軸具有良好的阻尼感,闔上螢幕並不會猛然產生衝擊,而機身前緣也有便於翻開上蓋著力點。官方設計目標是方便一隻手就能打開螢幕,因此在螢幕、機身配重方面也多有著墨,以避免頭重腳輕導致設計用意打折扣。
所搭載 14 吋霧面螢幕,是採用 AUO 製 AHVA 廣視角顯示面板,最大亮度達 400nits、sRGB 色域涵蓋率 100%(NTSC 72%)。機構上強調 NanoEdge 超薄邊框設計,左右邊框厚 4mm、上邊框 7mm,因此螢幕占比達到 94%。
上邊框正中間為附帶滑動開關的 IR 攝影機,一旁搭配近接感測器,以及 4 個 360° 遠場麥克風陣列。除了能在 Windows 10 人臉辨識、Alexa 語音助理等應用發揮,特別是在麥克風部分,還整合 AI 降噪機能。
ExpertBook B9 B9400 採用全尺寸鍵盤組,鍵距 19.05mm、0.15mm 微曲面鍵帽、按鍵行程 1.5mm,官方標榜耐用度達 1000 萬次。此外也具備背光與防潑水(約 66C)等機能,實際敲手感是有一定 Q 彈感,可提供良好的打字體驗。
其 Fn 鍵包含鎖定功能,可自訂要固定為 F1~F12,或者是系統控制(預設值)作用。這鍵盤組大致而言,尷尬的是電源按鍵在同一排,難免有可能手誤的疑慮,而且上、下方向鍵尺寸也略小於左、右兩鍵,也就是並非對稱。
至於 NumberPad 2.0 虛擬數字觸控板,尺寸達 127 x 65mm 之譜,主要是採用玻璃類材質構成。由於中、小尺寸筆電通常沒有 9 宮格數字鍵,NumberPad 2.0 這項獨家設計可以彌補不便之處,ASUS 正積極拓展到多個筆電產品線上。
NumberPad 2.0 結構中包含 LED 燈,按壓住右上角的計算機符號,便會利用 LED 投射出數字小鍵盤,而左上角符號是用於亮度調整( 2 階)。呼叫出數字小鍵盤之後,和觸控板的游標作用並不衝突,因為其表面也有一般觸控板所採用 PET 薄膜,能判斷出按壓、滑動游標的差別。
內部機構設計、組件
機身底部 4 個橡膠腳墊並不算小,一部分因素是為了達成單手翻開螢幕上蓋這目的,借助它提供必要的桌面摩擦力。靠近機身前緣兩側各有個喇叭單元,強調通過 Harman-Kardon 認證,並且搭配 Smart Amplifier Technology 來驅動。
至於在機身內部方面,設計上提供有限度的核心零組件升級擴充彈性,精確來說是只有 M.2 固態硬碟這一項。利用星型螺絲起子卸下 11 顆螺絲後,可看到 D 件本身也有卡榫來確保緊密度,所以需要稍微撬開才能取下。
為了實現堅固耐用這個訴求,ExpertBook B9 B9400 整體結構設計,在相當多地方都有著墨。像有些人挑選筆電會格外留意轉軸(鉸鍊),其設計是利用加厚的鋼製支架搭配大螺釘來加強,標榜可承受 50kg 拉力、壽命至少 5 萬次。
另外在主機板上處理器的周圍,可以發現 6 個橡膠材質減震器,而 C 件也做了些九宮格結構,顯示面板背後更也加入金屬板。諸如此類設計,是為了降低筆電遭受衝擊、外部壓力時,對於內部組件所產生的影響。其餘如 I/O 埠也使用不銹鋼支架加強,能藉以降低不當拉扯的破壞力,標榜插拔耐用度將近 5,000 次。
在攸關使用穩定度與性能發揮的散熱部分,ASUS 強調採用一體式散熱模組,關鍵組件是經過焊接結合。這麼做具有較佳散熱效果又能縮小體積,這代設計尺寸較以往方案縮小了 25%,但是保有相近的散熱效能。
該散熱器本身相當薄,風扇計有 59 個葉片,散熱鰭片也刻意傾斜配置以和風口匹配,標榜降低風阻可以提高 30% 散熱表現。除外在 C、D 件內側,還加入石墨導熱片來增加整體的被動散熱效果,C 件覆蓋率約等 60% 而 D 件達 70%。
關鍵硬體規格部分,目前處理器提供 Intel Core i7-1165G7 和 Core i5-1135G7 兩種選項,皆內建整合 Intel Xe Graphics 繪圖顯示單元。用以搭配的記憶體為 LPDDRx4-4266 規格,對於內顯會有格外顯著的效能增益,採用雙通道配置最高容量選項 32GB,只不過無法自己擴充、替換。
至於儲存是提供 2 組 M.2 介面,表定支援 PCIe 3.0 x4 介面模組,單一模組最大容量選項 2TB,目前出貨版本看來大多是採用 Samsung PM981 系列固態硬碟。如果需要高性能那麼使用 RAID 0,可以達到大約 7,000MB/s 讀取速度,反之 RAID 1 可作為本機的資料備援方案。
Thunderbolt 4 介面整合在處理器內,因此是無需多說些什麼,包含網路也不假他人之手全為 Intel 方案。1Gbps 乙太網路是透過 I219-V 實體層晶片提供,因此那條轉接線並非 USB 網路卡,至於無線網路為 Wi-Fi 6 AX201 這款 CNVio2 介面模組。為避免 Wi-Fi 與 USB 埠相互干擾,ASUS 強調除了做了必要的遮蔽處理,USB 埠還加入超材料濾波器來降低射頻干擾等影響。
ExpertBook B9 B9400 採用鋰聚合物電池,提供 33Wh 與 66Wh 兩種容量選項,搭配 65W 充電器支援 USB PD 協議。以 66Wh 版本為例,官方強調閱讀模式續航力最高可達 24 小時,快速充電至 60% 蓄電量也只需要 49 分鐘。至於在整合設計上,顯示面板能依照顯示內容來改變畫面更新率,像文書作業時其本身耗電量能壓低至 1W 左右,有利於增加電池續航力。
附加軟體、管理機制
ExpertBook B9 B9400 預載軟體絲毫不混雜,僅 ASUS Business Manager 與 MyASUS 兩款自家設定控制軟體,再加上 McAfee LiveSafe 系統安全護軟體(一年期授權),初次啟用反而是 Windows 10 預載的 App 比較煩人。此外,如果有 MIS 工程師協助維護、管理筆電,可另外下載 ASUS Control Center Express 整合式 IT 監控、管理軟體。
ASUS Business Manager 是用於管理資訊安全,第一次開啟會要求建立密碼,「Secure Guard」內的「裝置鎖」這功能,可以針對 USB 等外接儲存裝置設定存取權限(唯讀、讀 / 寫),「系統限制」內提供依照日期 / 時間、筆電閒置、系統註冊表等鎖定功能,而「Secure Storage」是可以在磁碟建立資料加密的虛擬磁區。
MyASUS 是附加裝置的控制樞紐,包含系統資訊、用戶服務、系統診斷、軟體更新、硬體設定、Link to MyASUS 等諸多項目,集中統一並具有相當的實用性。「系統診斷」涵蓋硬體、作業系統、網路、電池等檢查機能,可以作為排除問題的參考資訊,而「軟體更新」涵蓋驅動程式、附加軟體、BIOS,便於快速下載安裝、更新。
「硬體設定」主要用於控制附加裝置、機能,如電池充電策略(充至 100、80、60%)、風扇模式(高效能、標準、安靜)、Splendid 與降藍光護眼機能,和近接感測器離開 / 喚醒電腦的鎖定機制等。其中 ClearVoice – 麥克風內,除了基本的收音最佳化之外,還有單人 / 多人電話會議兩個選項,額外結合 ASUS AI 降噪技術來提升收音清晰度。
連同 ClearVoice – 喇叭內也有 AI 功能,只是得留意,這會增加運算資源消耗。而「Link to MyASUS」支援 iPhone 與 Android 裝置,透過藍牙配對連結之後,提供通訊(語音、簡訊等)、檔案傳輸(支援遠端存取)、螢幕共享(裝置畫面鏡像至筆電、裝置作為筆電的延伸螢幕)等作用,另外也能夠直接開啟裝置端的 App。
基準性能實測
實測樣品機搭載 Intel Core i7-1165G7 處理器,4C / 8T 架構最大超頻時脈達 4.7GHz,標準可配置 TDP 為 12W / 1.2GHz、28W / 2.80GHz。處理器內建整合 Iris Xe Graphics 繪圖顯示單元,具有 96 個執行單元(Execution unit),標準最大動態頻率 1.3GHz。
所搭配 32GB 容量 LPDDR4x-4266 記憶體(雙通道設置),雖然是焊接在主機板上,但相較於典型 SODIMM(JEDEC 標準只到 DDR4-3200 時脈)對性能表現其實頗有幫助,而儲存是配備 2TB 容量 PCIe 3.0 x4 NVMe 固態硬碟(Samsung PM981、non-SED)。
性能實測體驗之前,已先將 ExpertBook B9 B9400 執行 Windows Update 等必要更新,而系統設置維持在預設值,如 MyASUS 標準模式風扇轉速策略、Windows 電源模式 – 更好的性能、Intel 顯示晶片電源計畫 – 平衡等,並連接原廠充電器來進行。
以下數據並未加入比較組,畢竟我們沒有 Ice Lake 平台的兄弟機種,強加比較未必得當。不過我們自己是有他牌的 Ice Lake-U 機種,概略比較能看出 Tiger Lake-U 似乎帶來不少進化,平均範圍是落在 1x~3x% 附近,部分測試項目甚至能高達 5x~6x% 之譜。
覺得這性能增益幅度誇張?嗯,各家、每款筆電的設計調校不盡相同,所得結果是比較難做為絕對值,所以僅供參考。
測試軟體 | 測試項目 | 數據高 / 時間短為佳 |
---|---|---|
Sandra 2020 v30.80 | 處理器整體得分 | 4.21kPt |
多媒體處理器複合指標 | 386.77MPixel/s | |
加密解密性能複合指標 | 11.229GB/s | |
財務分析複合指標 | 25.66kOPT | |
的科學分析複合指標 | 28.59GFLOPS | |
影像處理複合指標 | 305.01MPixel/s | |
多內核效率 | 28.941GB/s | |
記憶體性能 | 55.57GB/s | |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512/512 | 54.1GB/s | |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512/512 | 57.09GB/s | |
Geekbench v5.3.1 | Single-Core Score | 1573 |
Single-Core Crypto Score | 4059 | |
Single-Core Integer Score | 1366 | |
Single-Core Floating Point Score | 1607 | |
Multi-Core Socre | 5437 | |
Multi-Core Crypto Score | 11947 | |
Multi-Core Integer Score | 4897 | |
Multi-Core Floating Point Score | 5522 | |
AIDA64 v6.25.5500 |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Read | 63576MB/s |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Write | 66508MB/s | |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Copy | 64855MB/s | |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Latency | 92.4ns |
測試軟體 | 測試項目 | 數據高 / 時間短為佳 |
---|---|---|
3D Particle Movement Benchmark v2.1 | Total Score | 906.816627Mop/sec |
3DTrig | 178.1954Mops/sec | |
BiPy | 357.3494Mops/sec | |
PlrRjct | 191.7172Mops/sec | |
Cosine | 80.1875Mops/sec | |
HypCube | 111.9755Mops/sec | |
NormDev | 60.4818Mops/sec | |
AI-Benchmark v0.1.2 | Device Inference Score | 301 |
Device Training Score | 337 | |
Device AI Score | 638 | |
DigiCortex v1.35 | Avg. Simulation Speed | 0.490x Real Time |
Total Memory Bandwidth(avg) | 40.28GiB/s | |
Maximum Memory Bandwidth | 121.00GiB/s | |
Dolphin Benchmark v5.0 | Overall time | 256sec |
Time spent on meteor-contest | 49sec | |
Time spent on n-body | 59sec | |
Time spent on oi-digits | 68sec | |
Y-Cruncher v0.7.8.9507 | Multi-Threaded Total Computation Time | 81.269sec |
Multi-Threaded Start-to-End Wall Time | 82.968sec | |
Single-Threaded Total Computation Time | 218.120sec | |
Single-Threaded Start-to-End Wall Time | 220.203sec |
測試軟體 | 測試項目 | 數據高 / 時間短為佳 |
---|---|---|
7-Zip v19.00 | 整體評等 | 30379MIPS |
壓縮 - 結果評等 | 30604MIPS | |
解壓縮 - 結果評等 | 30154MIPS | |
WinRAR v5.91 | 速度 - 結果 | 11779KB/s |
HandBrake v1.3.3 | 影片轉檔 | 371sec |
Capture NX-D v1.6.4 | 照片轉檔 | 540sec |
Blender Benchmark v2.0.4 | Blender v2.90 bmw27 | 602sec |
Cinebench R23 | CPU(Multi Core) | 4337pts |
CPU(Single Core) | 1414pts | |
Corona Benchmark v1.3 | Render Time | 315sec |
Rays/sec | 1538600 |
ExpertBook B9 B9400 當前出貨版本,廣為採用 Samsung 型號 PM981 系列固態硬碟,當作系統碟的概略表現如下列。其實 Tiger Lake 是業界首個支援 PCIe 4.0 的行動平台,處理器內建 PCIe 4.0 x4 通道可供儲存裝置使用,同時改採 Intel Volume Management Device 架構設計,ExpertBook B9 B9400 是有隨之做出必要變更。
其 SSD 1 插槽和處理器直接連結,RAID 0 的性能表現並不會受到 OPI 頻寬限制,而且原則上也支援 PCIe 4.0 NVMe 固態硬碟。另外以手邊的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SN850,簡單試驗換裝 PCIe 4.0 NVMe 模組的可行性,速度發揮程度算是在可接受範圍內,只不過溫度問度也確實容易有所感受。
ASUS 表示,未來隨著 PCIe 4.0 NVMe 導入應用占比提高,新機種會在介面訊號處理,以及散熱等部份下更多必要的功夫。現階段基於模組發熱量等因素考量,因此 ExpertBook B9 B9400 出貨只提供 PCIe 3.0 NVMe 模組選項,在行銷時也並未強調 PCIe 4.0 NVMe 支援性。
測試軟體 | 測試項目 | 數據高 / 時間短為佳 |
---|---|---|
Kraken JavaScript Benchmark V1.1 | Total | 710.8ms |
AI | 58.6ms | |
Audio | 173.0ms | |
Imaging | 234.6ms | |
Json | 37.9ms | |
Stanford | 206.8ms | |
Octane v2.0 | Score | 60407 |
Speedometer v2.0 | Runs / Minute | 163¡Ó1.6 |
PCMark 10 | Extended Score | 4266 |
Extended - Essentials | 9808 | |
Extended - Productivity | 6708 | |
Extended -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 4714 | |
Extended - Gaming | 2888 | |
Novabench v4.0.8 | Novabench Score | 2321 |
CPU Score | 1306 | |
RAM Score | 321 | |
GPU Score | 443 | |
Disk Score | 251 | |
PerformanceTest v10.0 | PassMark Rating | 3501.2 |
CPU Mark | 10351.3 | |
2D Graphics Mark | 392.3 | |
3D Graphics Mark | 3314.9 | |
Memory Mark | 2588.9 | |
Disk Mark | 13839.2 |
至於 Iris Xe Graphics 繪圖顯示單元方面,雖說 Iris Plus Graphics 已經好過於 UHD Graphics 620,但是碰到 Iris Xe Graphics 也只能望塵莫及。像 3DMark 的顯示細項成績,都能輕鬆拉開倍數以上差距,在 Geekbench 的表現亦然。即便如此,我們並不打算列出並且談論,測試顯示卡常用遊戲的體驗結果,畢竟這台並非娛樂導向機種。
測試軟體 | 測試項目 | 數據高 / 時間短為佳 |
---|---|---|
3DMark | Night Raid Score | 15657 |
Night Raid - Graphics score | 21711 | |
Night Raid - CPU score | 6069 | |
Sky Diver Score | 15634 | |
Sky Diver - Graphics score | 15634 | |
Sky Diver - Physics score | 9762 | |
Sky Diver - Combined score | 11996 | |
Fire Strike Score | 4456 | |
Fire Strike - Graphics core | 5680 | |
Fire Strike - Physics score | 11383 | |
Fire Strike - Combined score | 1263 | |
Geekbench v5.3.1 | OpenCL Score | 19169 |
Vulkan Score | 18912 |
散熱表現、電池續航力
ExpertBook B9 B9400 是極輕薄 14″ 機種,14.9mm 整體厚度扣除螢幕,意味機身部分僅占約 10mm,散熱處理是一項極大的挑戰。ASUS 設計調校策略,是著重在抑制風扇噪音量,這項決策主要基於舊機種使用者的意見反饋。
ASUS 表示,如果部分作業對於性能要求比較高、可以接受風扇噪音量,那麼 MyASUS 風扇策略切換至性能模式、Windows 使用最佳性能電源模式、連接原廠充電器,就可以獲得最佳散熱與性能平衡。官方所建議三個要件,設計目標是在 AIDA64 之類燒機測試,處理器時脈得以穩定在 2.8GHz 或以上,相對而言確實可以再擠壓出一些性能。
透過 AIDA64 系統穩定度測試,執行 20 分鐘的結果來比較,3 種設置表現彙整如下列。採用系統預設值時,處理器相對容易頂到 100°C 過熱保護點,因此核心時脈降的比較多。當 MyASUS 風扇策略切換至性能模式,結果是會稍好,但差異說不上太大。至於使用 ASUS 建議的組態,儘管溫度會更高,但時脈大多維持在 3.0GHz 附近。
如果讓 Iris Xe Graphics 一起進行燒機,由於瓜分掉散熱器模組的解熱能力,處理器時脈會連帶再降低不等幅度。強調輕薄的機種甚至是所有筆電,普遍會遇上諸如此類現象,所以不宜就這麼說 ExpertBook B9 B9400 散熱不佳。ASUS 方面倒是有信心,和同量級競品相較之下,ExpertBook B9 B9400 散熱已經算是相對理想。
紅線:MyASUS 風扇策略 – 標準、Windows 電源模式 – 更好的性能。
綠線:MyASUS 風扇策略 – 性能、Windows 電源模式 – 更好的性能。
藍線:MyASUS 風扇策略 – 性能、Windows 電源模式 – 最佳性能。
ASUS 宣稱 ExpertBook B9 B9400 電池續航力最高可達 20~24 小時之譜,足以提供一個工作日所需電力,維持前述預設組態,將螢幕亮度設定在 50%、關閉鍵盤背光、無線網路保持連線來進行試驗。在 PCMark 10 Battery 內的 Modern Office 組態,實測獲得 15 小時 12 分結果,而 Video 模式是達到 13 小時 15 分鐘。
依真實使用 / 工作所需的運算能力而定,七折八扣下來看 ExpertBook B9 B9400 電池續航力,並不難達成一個工作日 / 8 小時續航力。此外,由於通過 Intel Evo 認證,其充電速度也在規範之中。當電力耗盡只需要充電 30 分鐘,就可以達到 40% 蓄電量,在 PCMark 10 Battery 測試結束後稍微觀察,即便開機運作著也能夠達成。
Intel 近來一再強調真實使用體驗,並也將這概念推行至行動平台產品上,指出連接室內電源與電池供電,兩者的性能落差也該被注意到。簡單做了點試驗並取總和結果來比較,看起來 3DMark、PerformanceTest 呈現出較多差異,至於 Novabench、PCMark 情況相反。佐以電池續航力測試結果來說,除了不大需要帶著充電器出門,也不必調降 Windows 電源模式。
極佳使用體驗的代表
對於 ExpertBook B9 B9400 的一些個人淺見,在各個段落大多已經提過,因此就無需再贅述。以其極致輕薄、行動文書作業這設計目標而言,由外到內都提供相當不俗的體驗,當然 Intel 平台與其認證機制也為它加了不少分,整體而言足以獲得高度評價。
附帶一提,如果企業採購對於 vPro 平台、UEFI BIOS 管控機能等面向格外有所要求,它就未必那麼合適、不見得能夠勝任,畢竟這也並非產品聚焦的目標市場。以上,供大家參考之,通過 Intel Project Athena、Evo 要求的機種,確實很值得親自體驗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