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rs Edition 之後,終於迎來另一張 GeForce RTX 5090。

這是我們收到的第二張,也是第一張 AIC 合作夥伴的 GeForce RTX 5090 –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Liquid SOC。

MSI 名字上做了些更改,過去以「X」為超頻機種命名的原則,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改用「SOC」。

與 GeForce RTX 4090 Suprim Liquid X 不同之處,在於 GeForce RTX 5090 Suprim Liquid SoC 改採用 360mm 水冷,並搭配 3 顆 120mm 風扇。類似設計,將更有著提升整張顯示卡的解熱能力,雖然對於一小部分使用者來說,要在機殼內安裝 2 顆 360mm 冷排(CPU + GPU),可能會有點麻煩。

MSI 這次針對首波測試 GeForce RTX 5090 顯示卡的媒體,一併送出高達 50 公分的 Lucky 小龍存錢筒。

Lucky with GeForce RTX 5090

lucky_vga_1
lucky_vga_2
lucky_vga_8
lucky_vga_7
lucky_vga_9
lucky_vga_6
lucky_vga_4
lucky_vga_5
lucky_vga_1 lucky_vga_2 lucky_vga_8 lucky_vga_7 lucky_vga_9 lucky_vga_6 lucky_vga_4 lucky_vga_5

除了站立以外,這隻小龍也可以坐著。

不過我們在想,如果存滿它,不曉得是否足夠購買一張 GeForce RTX 6090 顯示卡…

回到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Liquid SOC 顯示卡本身,除了前面提到的 360mm 水冷排外,顯示卡本體尺寸為 280 x 148 x 51mm,要較 GeForce RTX 4090 Suprim Liquid 的 280 x 140 x 43 略大些許。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Liquid SOC 水管長度為 280mm。

至於外觀設計上,Suprim 系列在這一代依舊維持髮絲金屬上蓋、人字型燈效與經典的八角設計語言。話雖如此,但 GeForce RTX 50 的 Suprim Liquid 要較上一代簡潔,給人一種更強悍的感受。

此外,顯示卡本體的風扇也做了更換,將原本使用的 TORX FAN 5.0 更換為 7 葉設計的 StormForce Fan,除了更更佳風流與風量外,噪音表現也有一定提升。

上蓋、PCB 與金屬背板之間,MSI 選擇了 Die-Casting 中框結合;Die-Casting 中框除了強化顯示卡的強度外,同時也有助於部分零件的散熱效果。

MSI 可能想要改善 12V-2×6 接頭發熱問題,因此在該位置加入 Thermal Pad,想要藉由金屬背板來協助散熱。

這次背板設計也相當簡單,但我們可以見到 2 種製程 – 髮絲 + 噴砂。

另外,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Liquid SOC 提供 2 個 vBIOS 設定,其中 Silent 設定在 575W,而 Gaming 似乎可以達到 600W 的 TGP(Total Graphics Power)設定。

2.2 槽設定的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Liquid SOC 提供 3x DisplayPort 2.1b + 1x HDIM 2.1b 輸出,與 GeForce RTX 5090 Founders Edition 沒有差異。

前面提到 GeForce RTX 50 的 Suprim Liquid 系列採用 360mm 冷排,與顯示卡本體相同,這次水冷排上也搭載 120mm 的 7 葉 StormForce 系列風扇。

為了美觀設計,水冷排上的 StormForce 風扇採用了串接設計,將風扇之間的線材巧妙隱藏起來;同樣的,水冷排風扇的線材也隱藏在水冷管外的黑色編織網內,大大降低使用者整線的麻煩事。

側出設計的水冷管也可以減少在使用者機殼內,與 CPU 用一體式水冷水冷管相互干擾的麻煩。

Suprim Liquid 屬於一體式水冷散熱方案,此從官方釋出的影片水流來看,散熱設計有同時考量到 GPU + GDDR7 記憶體,但目前無法上機測試,待 24 日效能解禁,我們再針對這部分提供數據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