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帶來些進化,AMD 將它定調為極致 HEDT 平台。

AMD 的 HEDT(High-End Desktop)處理器暨平台 Ryzen Threadripper,進入第三代多有變動,包含處理器腳位與晶片組都改朝換代,一反過往的高度向下、向上相容性承諾。AMD 指出,第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植基於 Zen 2 架構設計,特別改善過去核心、I/O、快取等分散配置模式,所衍生的延遲等問題。

第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改採用 7nm 製程投產,每瓦性能相較於前代產品大幅度提升。在渲染、開發、金融、影音轉檔等類型應用,可帶來 1.5~2 倍不等的性能增益,連同單線程運算也提升了10% 不等。這都是得力於晶片架構調整,又因採用 7nm 製程得以拉高時脈,因此性能表現更為平衡。

另一方面,第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 最多僅 32 個核心(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但之後將推出擁有 64 核心的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得等到 2020 年)。此外,也導入了 PCIe 4.0 匯流排介面,所提供通道數量更是倍增。基於種種設計考量,處理器腳位定義做了變更(數量仍為 4094 ),由 sTR4 小改成 sTRX4。

第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晶片組基本選項,是全新打造的 TRX40,如同 X570 也由 AMD 親自操刀。關鍵之一是新導入 PCIe 4.0,除了提供 2 倍數量通道,處理器與晶片組之間更採用 x8 通道配置連結,解開以往 x4 配置的瓶頸壓力。此外處理器和晶片組,也都新增原生 USB 3.2 Gen 2 介面,帶來高速應用彈性。

AMD 強調,下放 EPYC 產品線的設計概念,TRX40 晶片組拓譜結構採取平衡配置,如此確保性能、延遲等一致性。TRX40 和第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結合,擁有為數眾多的 PCIe 4.0 通道,極具有可擴展能力,更符合未來的應用需求。總和而言,這將能帶來非凡的性能提升,是內容創作者首選極致平台產品。

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

第一 / 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 所適用的 X399 晶片組,ASUS 開出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和 ROG Zenith Extreme 兩款高階產品。因應 AMD 產品線調整,ASUS 目前新端出換上 TRX40 晶片組的 ROG Zenith II Extreme,就本質而言是延續自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ROG Zenith II Extreme 在 EATX 尺寸空間下極盡可能地堆料,首先可看到鋁合金 I/O 遮罩的 Aura Sync 燈效更佳華麗,而且換上大尺寸彩色 LiveDash OLED(1.77 吋)。因應第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新增 64 核心產品所需要電力,供電迴路以 16 顆 Infineon 型號 TDA21472 整合式電晶體(單一負載 70 Amps),搭配細微粉末合金電感、10K 黑色金屬固態電容器等元件構成。

散熱解決方案也獲得提升,鋁合金散熱片內有熱導管,和相同材質的 I/O 遮罩相連。而且 VRM 迴路散熱片內,配備 2 顆 Delta 製  Superflo 風扇,當溫度達 60° C 會啟動運轉,標榜能讓迴路承受超過 500W 連續輸出功率。晶片組端也少不了重裝伺候,在美觀的鏡面 ROG 標誌、Aura Sync 燈效外蓋下,採用同等級風扇配置與溫控設計,加上有散熱鰭片因此頗像是筆電散熱器的感覺。

另外是晶片組散熱器端,延伸出一塊鋁合金散熱片,覆蓋在第 1、4 個 PCIe 插槽中間區域。除了部分視覺設計用意之外,也肩負輔助下方 2 組 M.2 插槽散熱之用,只不過一體式設計拆裝時可能感到些麻煩。而電路板背面也有所著墨,所裝配鋼製冷軋線圈結構背板,除了強化堅固性這典型作用,也協助吸收、分散 VRM 迴路的熱量。

8 組記憶體插槽同樣基於 Q-DIMM 穩固強化,以及 OptiMEM III 線路最佳化設計,拜新一代處理器的記憶體控制器進化所賜,標榜超頻性能可達 DDR4-4733 或以上,反觀前代產品僅 DDR4-3600。在一旁能看到,處理器電源採 2 組 8-pin(ProCool II 強化插槽設計)與 1 組 6-pin 配置,如此餵飽 Ryzen Threadripper。

其餘配置自然也是再豐富不過,ROG 高階產品常見特色功能配置,可說是一應俱全。實際裝機使用時,關鍵部位有 4 組溫測點,搭配 4 組 4-pin 處理器與系統風扇插座,並支援水冷幫浦、水流進 / 出溫度監測、水流量監控等,至於 Aura 等燈條插座總計有 4 組。另外還有 Fan Extension Card II,提供額外 6 組 4-pin 風扇,以及 4 組溫測度感應器插座(附 3 條熱敏電阻)利用之。

接著從預載 I/O 背板設計端看起,ROG Zenith II Extreme  不免俗也導入 USB 3.2 Gen 2×2(20Gbps)介面,由 ASMedia 型號 ASM3242 控制器提供 1 組 USB Type-C 連接埠。而 USB 3.2 Gen 2 計有 7 組,來自處理器 4 組、TRX40 晶片組 3 組(其一為 USB Type-C),剩餘 4 組藍色 Type-A 插座為 USB 3.2 Gen 1 規格,雖然源自 TRX40 晶片組,但這是經由集線器晶片拓展提供。

3 組網路配置稍有異動,無線網路升級成 Intel 型號 Wi-Fi 6 AX200 模組,如其名支援 Wi-Fi 6 規格。乙太網路則配置照舊,也附加 LANGuard 防護設計與網路管理軟體,Intel 型號 I211-AT 控制器最高支援 1Gbps 速率,另外搭配高達 10Gbps 等級的 Aquantia 型號 AQC-107 控制器構成。

內建音效的變化相對有限,稱之為 ROG SupremeFX 的音效迴路,是以 S1220 客製化邊解碼器作為基礎,搭配 ESS 型號 SABRE9018Q2C 數位類比轉換器。配套設計包含隔離線路(但是主晶片並未加上金屬遮罩)、LED 照明音源輸出端子、Nichicon 電容器等,並附加 Sonic Studio III 等音效相關軟體。

第三代 Ryzen Threadripper 本身有 48 條 PCIe 4.0 通道,專供配置介面卡擴充插槽用,M.2 磁碟介面所需另計。ROG Zenith II Extreme 順勢只提供 4 組 PCIe x16 插槽,皆採用 SafeSlot 強化設計、與處理器相連,全數使用時通道配置為 x16 / x8 / x16 / x8,通道最大化則是 x16 / x16 / x16。

ROG Zenith II Extreme 也導入了 ROG DIMM.2 模組,內部 2 組 M.2 插槽可支援至 Type-22110 長度模組,不過組裝時得留意,ROG DIMM.2 是由 TRX40 晶片組供應所需通道。但相對來說,ROG DIMM.2 兼容 PCIe 4.0 x4 與 SATA 6Gb/s 介面固態硬碟,而且通道獨立沒有和其他裝置連動、受限。

PCIe 插槽一旁的散熱片底下,另有編號 M.2_1 與 M.2_2 這 2 組 M.2 插槽,支援至 Type-2280 長度、限用 PCIe 模組。這 2 組是由處理器供應 PCIe 通道,而且 M.2_2 電路和編號 PCIEX16_4 插槽相連,同時使用時各配置 4 條通道。而電路板背面還有組相同規格插槽,然而編號 M.2_3 這組和 SATA6G_E1-E4 存在互斥關係式,因為也是接連到 TRX40 晶片組端。

不過相對來說,SATA 6Gb/s 介面數量做了取捨,TRX40 晶片組基本預設僅有 4 組。其餘同處理器端,儘管有 2 個彈性配置群組選項,ROG Zenith II Extreme 是選擇最大化 M.2 插槽配置(即 ROG DIMM.2)。儘管 ASUS 另外加入 ASMedia 製 SATA 6Gb/s 控制器,額外提供 4 組連接埠供(編號 SATA6G_E1-E4),但存在前述使用限制。

截至文章刊出前,尚未接收到 ROG Zenith II Extreme 建議售價資訊,據悉可能價位在新台幣 20,000 元左右。畢竟光是小老弟 ROG STRIX TRX40-E Gaming,市場參考價格即要 17,990,那麼身為旗艦的 ROG Zenith II Extreme,就算超過 22,500 元也不用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