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首款遊戲掌機 ROG Ally,經過多年醞釀終於在今年誕生,當前版本採用 AMD Ryzen Z1 Extreme APU,台灣建議售價 23,999 元將於 6 月 13 日正式開賣。繼媒體預覽會之後,現在藉由 ASUS 所提供樣品機,來瞧瞧 ROG Ally 真實表現能力如何。
如先前媒體預覽會所提到,ROG Ally 與專用的周邊裝置搭配,除了遊戲掌機也能是家庭電視娛樂 / 遊戲主機,或者搭配 XG Mobile 獨顯與顯示器搖身變為遊戲桌機。它的隨機配件顯得簡單,僅 Type-C 電源供應裝置(USB PD 65W),和簡易支架與產品指南而已。樣品機附的電源供應裝置稍微有趣,看起來和自家筆電附的相同,只不過多了張 ROG 標誌貼紙。
ROG Ally 外部機構設計
ROG Ally 搭載 7 吋顯示面板,全機外殼採用經磨砂質感處理的塑膠類質材構成,尺寸為 28.0 x 11.1 x 2.12~3.24cm、重 608g。ASUS 花費多年時間在琢磨人體工學,畢竟是為遊戲為生卻有太多因素得考量取捨,以現階段的科技來說也可能無法要求更多,得接受它還是有那麼一點磚塊感。比較可能有變通之處,大概就是那白色機身吧,未來能否提供更多色彩選擇呢。
I/O 介面針對手持操作最佳化配置,全部集中在機身頂部,包含 3.5mm 音源輸出入端子、microSD UHS-II 讀卡機、ROG XG Mobile 介面、USB 3.2 Gen 2 Type-C(支援 USB PD、DP 1.4 Alt Mode)、音量調整鍵、指示燈號、電源開關(支援 Windows Hello 指紋辨識)等,另外也內建 Wi-Fi 6E / Bluetooth 無線模組、陀螺儀等裝置。
影音體驗構成的一部分,來自於那 7 吋 IPS 觸控顯示面板,概要規格為 Full HD 解析度、120Hz 更新率、反應時間 7ms、最大亮度 500nits、對比 1000:1,除了支援 FreeSync Premium 也具備 10 點觸控機能。儘管 ASUS 強調色域涵蓋 sRGB 100%,然而色彩深度只能達到 8bpc,而且也沒有支援 HDR。
螢幕外層覆加 Corning Gorilla Glass Victus 大猩猩玻璃,經過 Corning Gorilla Glass DXC 塗層處理,強調反光率低而且耐刮、抗衝擊性好。至於螢幕兩旁的雙喇叭單體(1W x 2),搭配 SmartAMP 智慧放大器並支援 Hi-Res Audio,並藉由 Dolby Atmos 提供虛擬環繞音效,而上面位置還有支援 AI 降噪的麥克風。
ROG Ally 遊戲鍵配置和 Xbox 控制器相仿,用料經過一番著墨特別強調耐性等特點,操作、按壓感受確實有過而無不及,另外還為搖桿配備 Aura Sync 燈光效果,而機背更有 2 個可自訂義按鍵。其搖桿的蘑菇頭略小於 Xbox 控制器,市場上常見保護套產品未必能直接使用,但 ASUS 曾表示對於耐用度是有相當信心。
如前面提到設計上的難處與必然結果,ROG Ally 握持感和 Xbox 之類控制器相較,能好到什麼程度大概見仁見智。畢竟人體工學曲線要做到極致,機身體積容易跟著變得過大、形狀更不規則,攜帶外出收納也會多了點麻煩。但至少外殼表面止滑處理一點也不少,拿著 ROG Ally 並沒有突兀的滑溜感,深怕不慎就謝謝乾爹支持再買一次。
ROG Ally 軟體層設計配置
對於 ROG Ally 其實可以這麼想像,它猶如 Intel 十餘年前所推動 UMPC,拿掉迷你鍵盤但加上手把那樣。由於是採用 Windows 11 作業系統,能提供大家所熟悉操作介面,以及軟、硬體相容性和應用彈性。不過這開放環境相對的,廠商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在軟體層體驗營造,否則恐怕只會讓遊玩興致打了些折扣。
ROG Ally 開機過程一如你熟悉的 Windows 使用體驗,進入桌面後會自動開啟 Armoury Crate SE,藉由該軟體內的遊戲收藏庫等功能,營造出像家用遊戲主機那主畫面的體驗。當前支援 Xbox、Steam、Battle、Epic、Ubisoft、EA App、GOG Galaxy 等遊戲平台,已安裝遊戲也會顯示在內,稍微簡化了啟動遊戲的不便。
就只是稍微而已,其實 Armoury Crate SE 遊戲庫更也像捷徑的總和,除了 Steam 以外只是啟動遊戲平台程式,兩者視窗獨立各自運作,那體驗無異於你所熟悉的 Windows 操作邏輯。Armoury Crate SE 也包含各遊戲平台程式的快速下載引導,由於只是透過瀏覽器開啟下載頁面,當然也可以完全手動來進行下載、安裝。
功能性設定整併在 Armoury Crate SE 內,控制模式提供遊戲控制器與桌面 2 種模式,除了允許自訂按鍵對應,還能調整左 / 右搖桿的死區和外部閥值、板機死區、左右震動強度。搖桿的 Aura Sync 燈效也能自訂並支援同步,實用功能性包含音訊,喇叭與麥克風都支援 AI 降噪,前者還包含收音模式選項。
在日常使用,如果不想頻繁點觸螢幕省得弄髒它,那麼右邊的搖桿兼具滑鼠作用,而左邊視情況可充當方向按鍵。然而在 Windows 環境對於遊戲機應用而言,哪怕只是要打開遊戲也不夠便利,更遑論其他相關設定。因此 ASUS 在螢幕兩旁的麥克風下方,加入 4 顆附加功能按鍵與軟體層相互搭配,如此提升人機介面使用體驗。
這 4 顆按鍵主要能呼叫出 Armoury Crate SE,可以切換遊戲庫排列方式、切換 Windows 程式視窗,或是呼叫出控制中心進行快速調整設定。控制中心所陳列快速選擇項目,可以在 Armoury Crate SE 設定內自行選擇,主要能快速調整螢幕亮度、運作模式、手把模式、FPS 限制器、畫面更新率、AMD RSR 等。
ROG Ally 核心硬體配置
ROG Ally 當前版本採用 AMD Ryzen Z1 Extreme APU,這款 Zen 4 架構處理為 8C / 16T、加速時脈最高 5.1GHz 設計,其內顯 Radeon Graphics 具有 12 個 RDNA 3 架構處理單元。另外搭配 16GB 容量 LPDDR5-6400 記憶體(雙通道、共享),以及 M.2 Type 2230 / PCIe 4.0 NVMe 固態硬碟模組,預設配置容量是 512GB。
固態硬碟容量說不上多大,ASUS 因而預留了更換模組的彈性,但透過 UHS-II 記憶卡進行擴充相對會比較省事。至於無線網路模組採用 AMD 套餐,RZ616 Wi-Fi 6E(MT7922)是與 MediaTek 合作而來,內建整合 Bluetooth 5.2 介面。至於內建電池容量為 40Wh,採支援 USB PD 快充設計,30 分鐘可充至 50% 電量。
Ryzen Z1 Extreme APU 可配置 TDP 在 9~30W,和文書筆電常用等級處理器相當,散熱自然不容輕忽。ASUS 採用零重力熱力系統設計,即使在手持傾斜甚至接近垂直的角度,抗重力散熱導管仍可以有效進行冷熱循環。熱量引導至 0.1mm 鋁質鰭片,再由 2 顆流體動壓軸承風扇排出,所以機身有 2 個出風口。
ASUS 依據 Ryzen Z1 Extreme APU 可配置 TDP 彈性,在 Armoury Crate SE 提供極速、效能、靜音運作模式,各自有不同的 TDP 上限、散熱策略 / 噪音,以及 Windows 的電源組態。此外也可以選擇自訂,SPL、sPPT、fPPT 等項目皆以功率作為調整單位,不過目前看來風扇運作策略是無法自行選擇。
ROG Ally 性能實測體驗
ROG Ally 還會偵測是否連接隨附的電源供應裝置,自行切換至預設最佳組態,在這條件下會進入極速模式,Ryzen Z1 Extreme APU 被調整為 SPL(持續功率)25 / 30W、sPPT(同 Intel PL2)30 / 43W。以此進行下列性能測試,首先執行部分基準性能項目,讓大家參考 Ryzen Z1 Extreme APU 性能約莫達到何種等級。
ROG Ally | ||
---|---|---|
Geekbench 6 | ||
Multi-Core Performance | Multi-Core Score | 10303 |
Integer Socre | 9757 | |
Floating Point Socre | 11399 | |
Single-Core Performance | Single-Core Score | 2336 |
Integer Socre | 2369 | |
Floating Point Socre | 2276 | |
OpenCL Performance | OpenCL Score | 31705 |
Vulkan Performance | Vulkan Score | 35608 |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 ||
Read | (MB/s) | 50567 |
Write | (MB/s) | 91705 |
Copy | (MB/s) | 68433 |
3D Particle Movement | ||
Total Score | (Mops/sec) | 2865.94 |
3DTrig | (Mops/sec) | 491.1223 |
BiPy | (Mops/sec) | 1015.3964 |
P1rRjct | (Mops/sec) | 588.3922 |
Cosine | (Mops/sec) | 247.2663 |
HypCube | (Mops/sec) | 338.9109 |
NormDev | (Mops/sec) | 184.8526 |
7-Zip | ||
整體評等 | (GIPS) | 85.002 |
壓縮評等 | (GIPS) | 70.693 |
解壓縮評等 | (GIPS) | 99.311 |
Nero Score | ||
Nero Score | 3793 | |
CPU | 分數 | 2189 |
AI 標記 | 2298 | |
AVC 解碼和編碼 | 2080 | |
GPU | 分數 | 1604 |
AVC 解碼和編碼 | 3020 | |
元宇宙 | 187 | |
Cinebench R23 | ||
CPU - Multi Core | (pts) | 14180 |
CPU - Single Core | (pts) | 1765 |
Blender Benchmark | ||
CPU | monster | 94.394392 |
junkshop | 57.676387 | |
classrom | 46.3105 |
ROG Ally | ||
---|---|---|
PCMark 10 | ||
Extended Score | 6859 | |
Essentials | Score | 10770 |
App Start-up Score | 15216 | |
Video Conferencing Score | 8370 | |
Web Browsing Score | 9809 | |
Productivity | Score | 10572 |
Spreadsheets Score | 13051 | |
Writing Score | 8565 | |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 Score | 8662 |
Photo Editing Score | 12516 | |
Rendering and Visualization Score | 8826 | |
Video Editing Score | 5885 | |
Gaming | Score | 6066 |
Graphics score | 7752 | |
Physics score | 23768 | |
Combined score | 2907 | |
CrossMark | ||
總分 | 1616 | |
生產力 | 1604 | |
創造力 | 1720 | |
反應 | 1370 | |
WebXPRT 4 | ||
Score | 284 | |
照片增強 | (ms) | 271 |
使用人工智能整理照片 | (ms) | 1336 |
股票期權定價 | (ms) | 76 |
基於 Wasm 的加密筆記和 OCR 掃描 | (ms) | 772 |
銷售圖表 | (ms) | 198 |
網路作業 | (ms) | 1782 |
至於遊戲部分,統一在 1080p 解析度、關閉垂直同步,使用中等貼圖品質進行測試。另外加入靜音模式作為對比,其設定僅 SPL 9W、sPPT 14W,適合性能需求不高但重視續航力的使用情境。就結果來說,為了流暢度甚至是讓 120Hz 面板發揮效益,視遊戲而定適當調降貼圖,並斟酌使用 FSR 功能的結果會比較理想。畢竟螢幕只有小小的 7 吋,好好享受遊戲所帶來娛樂性,會比計較貼圖品質來得實際。
ROG Ally | |||
---|---|---|---|
3DMark | 極速模式 | 靜音模式 | |
Speed Way | Socre | 360 | 193 |
Fire Strike | Score | 7258 | 3814 |
Graphics score | 7731 | 5287 | |
Physics socre | 24168 | 9128 | |
Combined score | 2895 | 963 | |
Night Raid | Score | 27749 | 11373 |
Graphics score | 35052 | 14329 | |
CPU score | 12726 | 5244 |
ROG Ally 遊戲畫面平均幀數(FPS) | API | AMD FSR | 極速模式 | 靜音模式 |
---|---|---|---|---|
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Escalation | DirectX 12 | 42.4 | 15.6 | |
Borderlands 3 | DirectX 12 | 44.78 | 14.73 | |
Call of Duty:Modern Warfare II 2022 | DirectX 12 | 83 | 24 | |
FSR 1.0 平衡 | 86 | 24 | ||
FSR 2.1 平衡 | 71 | 21 | ||
Cyberpunk 2077 | DirectX 12 | 30.27 | 10.86 | |
FSR 2.1 | 39.99 | 13.13 | ||
Far Cry 6 | DirectX 12 | 46 | 15 | |
FSR 1.0 極高品質 | 57 | 17 | ||
For Honor | DirectX 11 | 55.49 | 18.77 | |
Immortals Fenyx Rising | DirectX 11 | 39 | 11 | |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 DirectX 11 | 40 | 12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 | DirectX 11 | 60 | 19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Extraction | DirectX 12 | 70 | 40 | |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 DirectX 12 | 51 | 16 |
期間持續留意 ROG Ally 溫度,以下取 3DMark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作為代表,極速模式獲得 95.7 評價幾乎就要能關,執行測試時最高溫度 95°C、處理器更達 98°C。靜音模式相對可接受許多,惟性能如前面遊戲試驗顯示,大多達到倍數差距。
事實上,測試體驗期間最高溫度動輒 95°C,連帶使固態硬碟經常達到 70°C,單獨進行儲存測試更出現 80°C 紀錄。ROG Ally 發熱量似乎不容小覷,也比官方宣稱高溫約 80°C 多出一截,由於存在測試環境甚至是季節差異因素,我們並不認為 ASUS 宣稱值有多大問題。
運作模式牽動電池續航力,在 PCMark Gaming 試驗極速模式僅 96分鐘(螢幕亮度 50%,透過校色器確認約等 150nits),另外試驗靜音模式將螢幕亮度設在 40%(約 120nits),續航力可以達到 166 分鐘。至於充電速度,ASUS 標榜從 0% 充到 50% 電力只需要 30 分鐘,實際觀察其 USB PD 充電結果是相符合。
當然了,使用極速模式並不至於常處高溫狀態,簡單取 YouTube 高畫質影片播放為例。Ryzen Z1 Extreme APU 支援 AV1 影音格式,處理器與內顯分工合作的資源使用率算低,而溫度在 60°C 以內也不高。換言之,依據使用需求與供電條件,隨時切換 ROG Ally 的運作模式,熱量與續航力應該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日常使用 ROG Ally,可以善用既有的周邊裝置,像搭配支援 USB PD 的 USB Type-C 多合一集線器,連接鍵盤、滑鼠、儲存裝置都很便利,當然也能連接電視 / 顯示器。所內建藍牙同理,除了外出必要的耳機,也能搭配獨立控制器。因此,不見得需要購買專屬配件,也能把 ROG Ally 當成遊戲主機使用。
另外如前述,儲存容量擴充稍微有點限制,ASUS 比較推薦使用 UHS-II 記憶卡。實際進行簡單試驗,速度略低於所用記憶卡本身的實力,約莫慢了 50MB/s 左右。另外透過 FINAL FANTASY XIV: Shadowbringers Benchmark 試驗,取總載入時間來看,內建固態硬碟 15.599 秒、範例組記憶卡 31.859 秒,片面體驗差距頗為明顯。
以上,ROG Ally 性能、溫度、電池續航力等要點,我們認為說不上有什麼大問題,或者讓人特別介意之處。這終究是 ASUS 首款產品,也受到當下科技的限制,他們已經盡可能都做到可接受程度。莫忘 ROG Ally 台灣建議售價 23,999 元,如果它還能更好甚至是飛天遁地,那麼也不會只賣這個價位了。
實際握感體驗同理,搖桿與按鍵操作感都算好,惟 LB、RB 板機礙於可用空間限制(整機的垂直高度),尺寸明顯比遊戲主機的控制器小,需要花一點時間來適應操作感。而螢幕與音效自然就更不會是問題了,儘管顯示面板稍微可惜沒有支援 HDR,但最大亮度是足敷使用,而音效有附加軟體幫襯也是不俗。
可期待之處,如果 Armoury Crate SE 可以更直接了當的啟動遊戲,那麼使用體驗就能更像遊戲主機。這大概得 ASUS 和 Microsoft、各家遊戲平台深度合作,能夠想像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未來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只能繼續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