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首款遊戲掌機 ROG Ally,經過多年醞釀終於在今年誕生,當前版本採用 AMD Ryzen Z1 Extreme APU,台灣建議售價 23,999 元將於 6 月 13 日正式開賣。繼媒體預覽會之後,現在藉由 ASUS 所提供樣品機,來瞧瞧 ROG Ally 真實表現能力如何。

如先前媒體預覽會所提到,ROG Ally 與專用的周邊裝置搭配,除了遊戲掌機也能是家庭電視娛樂 / 遊戲主機,或者搭配 XG Mobile 獨顯與顯示器搖身變為遊戲桌機。它的隨機配件顯得簡單,僅 Type-C 電源供應裝置(USB PD 65W),和簡易支架與產品指南而已。樣品機附的電源供應裝置稍微有趣,看起來和自家筆電附的相同,只不過多了張 ROG 標誌貼紙。

ROG Ally 外部機構設計

ROG Ally 搭載 7 吋顯示面板,全機外殼採用經磨砂質感處理的塑膠類質材構成,尺寸為 28.0 x 11.1 x 2.12~3.24cm、重 608g。ASUS 花費多年時間在琢磨人體工學,畢竟是為遊戲為生卻有太多因素得考量取捨,以現階段的科技來說也可能無法要求更多,得接受它還是有那麼一點磚塊感。比較可能有變通之處,大概就是那白色機身吧,未來能否提供更多色彩選擇呢。

I/O 介面針對手持操作最佳化配置,全部集中在機身頂部,包含 3.5mm 音源輸出入端子、microSD UHS-II 讀卡機、ROG XG Mobile 介面、USB 3.2 Gen 2 Type-C(支援 USB PD、DP 1.4 Alt Mode)、音量調整鍵、指示燈號、電源開關(支援 Windows Hello 指紋辨識)等,另外也內建 Wi-Fi 6E / Bluetooth 無線模組、陀螺儀等裝置。

影音體驗構成的一部分,來自於那 7 吋 IPS 觸控顯示面板,概要規格為 Full HD 解析度、120Hz 更新率、反應時間 7ms、最大亮度 500nits、對比 1000:1,除了支援 FreeSync Premium 也具備 10 點觸控機能。儘管 ASUS 強調色域涵蓋 sRGB 100%,然而色彩深度只能達到 8bpc,而且也沒有支援 HDR。

螢幕外層覆加 Corning Gorilla Glass Victus 大猩猩玻璃,經過 Corning Gorilla Glass DXC 塗層處理,強調反光率低而且耐刮、抗衝擊性好。至於螢幕兩旁的雙喇叭單體(1W x 2),搭配 SmartAMP 智慧放大器並支援 Hi-Res Audio,並藉由 Dolby Atmos 提供虛擬環繞音效,而上面位置還有支援 AI 降噪的麥克風。

ROG Ally 遊戲鍵配置和 Xbox 控制器相仿,用料經過一番著墨特別強調耐性等特點,操作、按壓感受確實有過而無不及,另外還為搖桿配備 Aura Sync 燈光效果,而機背更有 2 個可自訂義按鍵。其搖桿的蘑菇頭略小於 Xbox 控制器,市場上常見保護套產品未必能直接使用,但 ASUS 曾表示對於耐用度是有相當信心。

如前面提到設計上的難處與必然結果,ROG Ally 握持感和 Xbox 之類控制器相較,能好到什麼程度大概見仁見智。畢竟人體工學曲線要做到極致,機身體積容易跟著變得過大、形狀更不規則,攜帶外出收納也會多了點麻煩。但至少外殼表面止滑處理一點也不少,拿著 ROG Ally 並沒有突兀的滑溜感,深怕不慎就謝謝乾爹支持再買一次。

ROG Ally 軟體層設計配置

對於 ROG Ally 其實可以這麼想像,它猶如 Intel 十餘年前所推動 UMPC,拿掉迷你鍵盤但加上手把那樣。由於是採用 Windows 11 作業系統,能提供大家所熟悉操作介面,以及軟、硬體相容性和應用彈性。不過這開放環境相對的,廠商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在軟體層體驗營造,否則恐怕只會讓遊玩興致打了些折扣。

ROG Ally 開機過程一如你熟悉的 Windows 使用體驗,進入桌面後會自動開啟 Armoury Crate SE,藉由該軟體內的遊戲收藏庫等功能,營造出像家用遊戲主機那主畫面的體驗。當前支援 Xbox、Steam、Battle、Epic、Ubisoft、EA App、GOG Galaxy 等遊戲平台,已安裝遊戲也會顯示在內,稍微簡化了啟動遊戲的不便。

就只是稍微而已,其實 Armoury Crate SE 遊戲庫更也像捷徑的總和,除了 Steam 以外只是啟動遊戲平台程式,兩者視窗獨立各自運作,那體驗無異於你所熟悉的 Windows 操作邏輯。Armoury Crate SE 也包含各遊戲平台程式的快速下載引導,由於只是透過瀏覽器開啟下載頁面,當然也可以完全手動來進行下載、安裝。

功能性設定整併在 Armoury Crate SE 內,控制模式提供遊戲控制器與桌面 2 種模式,除了允許自訂按鍵對應,還能調整左 / 右搖桿的死區和外部閥值、板機死區、左右震動強度。搖桿的 Aura Sync 燈效也能自訂並支援同步,實用功能性包含音訊,喇叭與麥克風都支援 AI 降噪,前者還包含收音模式選項。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5)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6)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7)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8)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4)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0)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1)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2)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3)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4)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5)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9)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5)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6)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7)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8)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4)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0)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1)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2)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3)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4)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5)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9)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8)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9)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0)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1)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2)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3)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6)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8)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9)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0)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1)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2)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3)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16)

在日常使用,如果不想頻繁點觸螢幕省得弄髒它,那麼右邊的搖桿兼具滑鼠作用,而左邊視情況可充當方向按鍵。然而在 Windows 環境對於遊戲機應用而言,哪怕只是要打開遊戲也不夠便利,更遑論其他相關設定。因此 ASUS 在螢幕兩旁的麥克風下方,加入 4 顆附加功能按鍵與軟體層相互搭配,如此提升人機介面使用體驗。

這 4 顆按鍵主要能呼叫出 Armoury Crate SE,可以切換遊戲庫排列方式、切換 Windows 程式視窗,或是呼叫出控制中心進行快速調整設定。控制中心所陳列快速選擇項目,可以在 Armoury Crate SE 設定內自行選擇,主要能快速調整螢幕亮度、運作模式、手把模式、FPS 限制器、畫面更新率、AMD RSR 等。

ROG Ally 核心硬體配置

ROG Ally 當前版本採用 AMD Ryzen Z1 Extreme APU,這款 Zen 4 架構處理為 8C / 16T、加速時脈最高 5.1GHz 設計,其內顯 Radeon Graphics 具有 12 個 RDNA 3 架構處理單元。另外搭配 16GB 容量 LPDDR5-6400 記憶體(雙通道、共享),以及 M.2 Type 2230 / PCIe 4.0 NVMe 固態硬碟模組,預設配置容量是 512GB。

固態硬碟容量說不上多大,ASUS 因而預留了更換模組的彈性,但透過 UHS-II 記憶卡進行擴充相對會比較省事。至於無線網路模組採用 AMD 套餐,RZ616 Wi-Fi 6E(MT7922)是與 MediaTek 合作而來,內建整合 Bluetooth 5.2 介面。至於內建電池容量為 40Wh,採支援 USB PD 快充設計,30 分鐘可充至 50% 電量。

Ryzen Z1 Extreme APU 可配置 TDP 在 9~30W,和文書筆電常用等級處理器相當,散熱自然不容輕忽。ASUS 採用零重力熱力系統設計,即使在手持傾斜甚至接近垂直的角度,抗重力散熱導管仍可以有效進行冷熱循環。熱量引導至 0.1mm 鋁質鰭片,再由 2 顆流體動壓軸承風扇排出,所以機身有 2 個出風口。

ASUS 依據 Ryzen Z1 Extreme APU 可配置 TDP 彈性,在 Armoury Crate SE 提供極速、效能、靜音運作模式,各自有不同的 TDP 上限、散熱策略 / 噪音,以及 Windows 的電源組態。此外也可以選擇自訂,SPL、sPPT、fPPT 等項目皆以功率作為調整單位,不過目前看來風扇運作策略是無法自行選擇。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5)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8)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6)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7)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9)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5)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8)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6)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7) ASUS ROG Ally Armoury Crate (29)

ROG Ally 性能實測體驗

ROG Ally 還會偵測是否連接隨附的電源供應裝置,自行切換至預設最佳組態,在這條件下會進入極速模式,Ryzen Z1 Extreme APU 被調整為 SPL(持續功率)25 / 30W、sPPT(同 Intel PL2)30 / 43W。以此進行下列性能測試,首先執行部分基準性能項目,讓大家參考 Ryzen Z1 Extreme APU 性能約莫達到何種等級。

ROG Ally
Geekbench 6
Multi-Core PerformanceMulti-Core Score10303
Integer Socre9757
Floating Point Socre11399
Single-Core PerformanceSingle-Core Score2336
Integer Socre2369
Floating Point Socre2276
OpenCL PerformanceOpenCL Score31705
Vulkan PerformanceVulkan Score35608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Read(MB/s)50567
Write(MB/s)91705
Copy(MB/s)68433
3D Particle Movement
Total Score(Mops/sec)2865.94
3DTrig(Mops/sec)491.1223
BiPy(Mops/sec)1015.3964
P1rRjct(Mops/sec)588.3922
Cosine(Mops/sec)247.2663
HypCube(Mops/sec)338.9109
NormDev(Mops/sec)184.8526
7-Zip
整體評等(GIPS)85.002
壓縮評等(GIPS)70.693
解壓縮評等(GIPS)99.311
Nero Score
Nero Score3793
CPU分數2189
AI 標記2298
AVC 解碼和編碼2080
GPU分數1604
AVC 解碼和編碼3020
元宇宙187
Cinebench R23
CPU - Multi Core(pts)14180
CPU - Single Core(pts)1765
Blender Benchmark
CPUmonster94.394392
junkshop57.676387
classrom46.3105

ROG Ally
PCMark 10
Extended Score6859
EssentialsScore10770
App Start-up Score15216
Video Conferencing Score8370
Web Browsing Score9809
ProductivityScore10572
Spreadsheets Score13051
Writing Score8565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Score8662
Photo Editing Score12516
Rendering and Visualization Score8826
Video Editing Score5885
GamingScore6066
Graphics score7752
Physics score23768
Combined score2907
CrossMark
總分1616
生產力1604
創造力1720
反應1370
WebXPRT 4
Score284
照片增強(ms)271
使用人工智能整理照片(ms)1336
股票期權定價(ms)76
基於 Wasm 的加密筆記和 OCR 掃描(ms)772
銷售圖表(ms)198
網路作業(ms)1782

至於遊戲部分,統一在 1080p 解析度、關閉垂直同步,使用中等貼圖品質進行測試。另外加入靜音模式作為對比,其設定僅 SPL 9W、sPPT 14W,適合性能需求不高但重視續航力的使用情境。就結果來說,為了流暢度甚至是讓 120Hz 面板發揮效益,視遊戲而定適當調降貼圖,並斟酌使用 FSR 功能的結果會比較理想。畢竟螢幕只有小小的 7 吋,好好享受遊戲所帶來娛樂性,會比計較貼圖品質來得實際。

ROG Ally
3DMark極速模式靜音模式
Speed WaySocre360193
Fire StrikeScore72583814
Graphics score77315287
Physics socre241689128
Combined score2895963
Night RaidScore2774911373
Graphics score3505214329
CPU score127265244

ROG Ally 遊戲畫面平均幀數(FPS)APIAMD FSR極速模式靜音模式
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EscalationDirectX 1242.415.6
Borderlands 3DirectX 1244.7814.73
Call of Duty:Modern Warfare II 2022DirectX 128324
FSR 1.0 平衡8624
FSR 2.1 平衡7121
Cyberpunk 2077DirectX 1230.2710.86
FSR 2.139.9913.13
Far Cry 6DirectX 124615
FSR 1.0 極高品質5717
For HonorDirectX 1155.4918.77
Immortals Fenyx RisingDirectX 113911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DirectX 114012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DirectX 116019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ExtractionDirectX 127040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DirectX 125116

期間持續留意 ROG Ally 溫度,以下取 3DMark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作為代表,極速模式獲得 95.7 評價幾乎就要能關,執行測試時最高溫度 95°C、處理器更達 98°C。靜音模式相對可接受許多,惟性能如前面遊戲試驗顯示,大多達到倍數差距。

事實上,測試體驗期間最高溫度動輒 95°C,連帶使固態硬碟經常達到 70°C,單獨進行儲存測試更出現 80°C 紀錄。ROG Ally 發熱量似乎不容小覷,也比官方宣稱高溫約 80°C 多出一截,由於存在測試環境甚至是季節差異因素,我們並不認為 ASUS 宣稱值有多大問題。

運作模式牽動電池續航力,在 PCMark Gaming 試驗極速模式僅 96分鐘(螢幕亮度 50%,透過校色器確認約等 150nits),另外試驗靜音模式將螢幕亮度設在 40%(約 120nits),續航力可以達到 166 分鐘。至於充電速度,ASUS 標榜從 0% 充到 50% 電力只需要 30 分鐘,實際觀察其 USB PD 充電結果是相符合。

當然了,使用極速模式並不至於常處高溫狀態,簡單取 YouTube 高畫質影片播放為例。Ryzen Z1 Extreme APU 支援 AV1 影音格式,處理器與內顯分工合作的資源使用率算低,而溫度在 60°C 以內也不高。換言之,依據使用需求與供電條件,隨時切換 ROG Ally 的運作模式,熱量與續航力應該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日常使用 ROG Ally,可以善用既有的周邊裝置,像搭配支援 USB PD 的 USB Type-C 多合一集線器,連接鍵盤、滑鼠、儲存裝置都很便利,當然也能連接電視 / 顯示器。所內建藍牙同理,除了外出必要的耳機,也能搭配獨立控制器。因此,不見得需要購買專屬配件,也能把 ROG Ally 當成遊戲主機使用。

另外如前述,儲存容量擴充稍微有點限制,ASUS 比較推薦使用 UHS-II 記憶卡。實際進行簡單試驗,速度略低於所用記憶卡本身的實力,約莫慢了 50MB/s 左右。另外透過 FINAL FANTASY XIV: Shadowbringers Benchmark 試驗,取總載入時間來看,內建固態硬碟 15.599 秒、範例組記憶卡 31.859 秒,片面體驗差距頗為明顯。

UHS-II 記憶卡:Kingston Canvas React Plus microSD

以上,ROG Ally 性能、溫度、電池續航力等要點,我們認為說不上有什麼大問題,或者讓人特別介意之處。這終究是 ASUS 首款產品,也受到當下科技的限制,他們已經盡可能都做到可接受程度。莫忘 ROG Ally 台灣建議售價 23,999 元,如果它還能更好甚至是飛天遁地,那麼也不會只賣這個價位了。

實際握感體驗同理,搖桿與按鍵操作感都算好,惟 LB、RB 板機礙於可用空間限制(整機的垂直高度),尺寸明顯比遊戲主機的控制器小,需要花一點時間來適應操作感。而螢幕與音效自然就更不會是問題了,儘管顯示面板稍微可惜沒有支援 HDR,但最大亮度是足敷使用,而音效有附加軟體幫襯也是不俗。

可期待之處,如果 Armoury Crate SE 可以更直接了當的啟動遊戲,那麼使用體驗就能更像遊戲主機。這大概得 ASUS 和 Microsoft、各家遊戲平台深度合作,能夠想像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未來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只能繼續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