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部分,先來看看高階的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主機板。
AMD 在 8 月份端出 Zen 5 處理器架構的 Ryzen 9000 系列處理器,雖然可以採用同為 AM5 腳位的 600 系列晶片主機板,然而有些許使用者可能在等待新一代的 AMD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然而,AMD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要等待到 9 月 30 日才能登場,讓許多使用者都覺得困惑,就連我們對於 AMD 這樣的作法也覺得很莫名…
畢竟第一波測試使用舊有的 X670E 或 X670 晶片主機板,總覺得這不是新的平台推出啊… 嚴格來說,AMD 的 600 系列晶片主機板與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在規格上,差異並不太大就是。
S
AMD 800 系列晶片包含 X870E、X870、B850 與 B840,現階段 AMD 只推出 X870E 與 X870 晶片主機板,另外 B850 與 B840 則要等到 2025 年第一季度,也許使用者可以選擇 B650E 或是 B650 晶片主機板來搭配 Ryzen 9000 系列處理器。
如果想要選擇 Ryzen 9000X3D 系列處理器,那麼就先不用做太多思考,畢竟相關處理器也要等到 2025 年第一季才會登場。
選購前,可以先了解 4 款 AMD 的 800 系列晶片的差異。
X870E 與 X870 原則上沒有太大不同,首先處理器與記憶體都可以超頻,另外就是支援 Gen 5 的顯示卡與 M.2 SSD,並擁有 USB4 和提供 1 組 PCIe x16 與 2 組 PCIe x8 使用;在 AMD 規劃中,X870E 對手是 Intel Z790 晶片主機板,而 X870 是 AMD X670 晶片主機板。

至於 B850 與 B840 晶片主機板的對手是 AMD B760 晶片主機板,且規格上有些許不同。
B850 晶片部分支援 Gen 4 顯示卡(Gen 5 部分為選項),但可以支援 Gen 5 的 M.2 SSD,同時支援處理器與記憶體超頻,然而 USB 部分降規至 20Gbps 的 USB 3.2。
B840 晶片方面則僅支援 PCIe 3.0、10Gbps 的 USB 3.2 與記憶體超頻。
進入到 AMD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第一張主機板就來看看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ATX 規格的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主機板,採用了 18 + 2 + 2 相供電設計(Teamed Power Solution),其中 18 + 2 部分為每相最大可以承受 110A 電流規格。如此高規格的供電設計,也需要搭配優異設計的散熱片,因此在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上我們見到了導入熱導管的整合式 I/O Cover 與 VRM 散熱器。


4 根 DDR5 記憶體插槽設計,最大容量可以達到 192GB(48GB x4)。就 ASUS 官方資料顯示,採用 Ryzen 9000 系列的話,最高可以突破 DDR5-8000 MT/s(2DPC);記憶體部分還支援 EXPO、AEMP 以及 NitroPath DRAM 技術。
所謂的 NitroPath DRAM 技術主要是降低 DDR5 記憶體插槽的塑膠外殼(新:4.75mm vs 舊:5.85mm),以及金手指高度以優化 DRAM 與 CPU 之間的數據傳輸通路訊號,這樣對於記憶體超頻會有些許幫助。不過,單邊扣設計被取消了,當然這有其歷史背景存在著。

過去因為顯示卡肥大而造成干涉原因才出現 Q-DIMM 單邊扣設計,但後續記憶體的各種胖瘦不同設計,對單邊扣都造成一定磨損,再加上現在顯示卡插槽與記憶體插槽已沒有干涉問題發生,因此單邊扣取消也屬合理的設計。
前面提到 X870E 或 X870 可以提供 x16 or x8、x8 的 PCIe 插槽,而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有 2x PCIe x16 插槽,第一根為 PCIe Gen 5 x16,至於第二根則是 PCIe Gen 5 x8。

以上,是採用 Ryzen 9000 或是 Ryzen 7000 系列處理器的情況。若,採用 Ryzen 8000 系列處理器,那麼插槽就會變成 PCIe 4.0 頻寬。
另,也需要注意,若使用到 M.2_3 SSD 插槽,那麼 PCIe 插槽會變成 x8、x4。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提供 4x SATA 6.0Gbps、1x SlimSAS 以及 5 組 M.2 SSD 插槽,這裡面包含 2x PCIe 4.0 M.2 SSD 與 3x PCIe 5.0 M.2 SSD。



上一代主機板導入 Q-Release 設計獲得不少好評,在新一代主機板上我們見到新的設計,包含 PCIe Slot Q-Release Slim、M.2 Q-Latch、M.2 Q-Slide 以及 M.2 Q-Release 在內。



PCIe Slot Q-Release Slim 相當有趣,使用者只要將顯示卡直接拔除就可,簡化過去需要透過按鈕釋放顯示卡的步驟。


至於 M.2 Q-Latch 也簡化鎖固 M.2 螺絲步驟,透過按鍵就能快速釋放 M.2 SSD。

I/O 部分可以見到 4x USB-C 連接埠,包含 2x 40Gbps(帶有 DisplayPort 功能)與 2x 10Gbps;另外還有 6x USB-A、HDMI、5G 和 2.5G(Intel I226-V)Ethernet,與採用 Q-Antenna 接頭的 Wi-Fi 7 無線網路,和 ALC4082 Audio Codec 與 ESS ES9219 Quad Dac 的 ROG SupremeFX 7.1 聲道音效。

只是從現有的 MIC IN、LINE OUT 與 SPDIF OUT 來看,ASUS 也開始精簡音源孔配置。
測試部分,我們使用 AMD Ryzen 9 9950X 搭配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進行測試,記憶體部分維持 DDR5-6400 MT/s。
3DMark - 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 3DMark | |
| TIme Spy | 30854 |
| Graphic score | 36527 |
| CPU score | 16411 |
| TIme Spy Extreme | 17801 |
| Graphic score | 19001 |
| CPU score | 13110 |
| Fire Strike | 59325 |
| Graphic score | 75601 |
| Physics score | 57188 |
| Combo score | 24649 |
| Fire Strike Ultra | 24283 |
| Graphic score | 23994 |
| Physics score | 51557 |
| Combo score | 14260 |
| Night Raid | 75324 |
| Graphics Score | 189566 |
| CPU Score | 17061 |
1080P Gaming - 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 1080P Gaming | |
| Borderlands 3:Ultra | 302.06 |
| Cyberpunk 2077:Ultra | 201.44 |
| Hitman 3(Default) | 343.67 |
| Hitman 3(GPU) | 462.3 |
| Rainbow Six Siege(Ultra) | 618 |
|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Highest) | 302 |
CPU - 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 Cinebench 2024 | |
| Multi Core | 2295 |
| Single Core | 136 |
| Cinebench 20 | |
| Multi Core | 16790 |
| Single Core | 873 |
| Cinebench 23 | |
| Multi Core | 42606 |
| Single Core | 2217 |
| Geekbench 6 | |
| Single | 3363 |
| Multi | 21048 |
| CPU-Z | |
| Single | 864.4 |
| Multi | 17522.8 |
| Blender | |
| Monster | 277.17 |
| Junk Store | 199.47 |
| fishy_cat | 139.51 |
| Vray | |
| CPU | 50825 |
| CPU Profile | |
| Max Threads | 17479 |
| 16 threads | 11240 |
| 8 threads | 6574 |
| 4 threads | 4051 |
| 2 threads | 2468 |
| 1 threads | 1297 |
Overall - 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 PCMark | |
| Essential | 12472 |
| Productivity | 13641 |
| Digtal Content Creation | 21132 |
| CrossMark | |
| Overall | 2276 |
| Productivity | 2005 |
| Creativty | 2863 |
| Responsiveness | 1669 |
| Procyon Cffice Productivity | |
| Overall | 8769 |
| Word | 9034 |
| Excel | 10559 |
| Powerpoint | 8541 |
| Outlook | 6607 |
AIDA64 - 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 AIDA64 memory test | |
| Memory Read(MB/s) | 81139 |
| Write | 82158 |
| Copy | 72733 |
| Latency(ns) | 70.2 |
| L1 Cache Read(GB/s) | 10421.5 |
| Write | 5238.9 |
| Copy | 9883.1 |
| Latency(ns) | 0.7 |
| L2 Cache Read(GB/s) | 3835 |
| Write | 3119 |
| Copy | 3636.4 |
| Latency(ns) | 2.2 |
| L3 Cache Read(GB/s) | 1399.6 |
| Write | 1871.5 |
| Copy | 1355.1 |
| Latency(ns) | 11.1 |
從 PCIe Slot Q-Release Slim、M.2 Q-Latch、M.2 Q-Slide 以及 M.2 Q-Release 都獲得全新的機構設計,繼續強化 ASUS 主機板在機構設計的領導地位。在這裡面,PCIe Slot Q-Release 這個機構設計,可以讓使用者直接將顯示卡輕鬆拔下,讓我們相當驚艷。
除了 PCIe Slot Q-Release 驚艷外,ASUS 這次導入 SlimSAS 接頭則是讓我們有點意外,畢竟 SAS 介面在消費性市場已經鮮少見到。
最重要的是,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終於將強化背板復歸。
雖然,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在供電模組部分沒有如 GIGABYTE X870E AORUS MASTER 般導入 24 相,但以 18 + 2 + 2 相供電設計來說,也足以應付 Ryzen 9 9950X 的日常使用,甚至小幅度超頻使用。
主機板部分除了基本的 ATX 24 PIN 與 PROCOOL II POEWR 的 EPS 8 PIN 供電外,這次還導入額外的 PCIe 8 PIN,提升整張主機板的供電穩定度。
綜觀來說,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可以說是整個 AMD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中,功能與設計最齊全的一張 AM5 腳位主機板,因此我們認為此款主機板可以獲得我們「Bronze」推薦。

AMD Socket AM5 800 系列晶片主機板開箱、實測
- AMD:X870E 與 X870 晶片主機板差異完整介紹
- 更強大的機構件設計襲來,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主機板實測
- 沒有 RGB 燈效配置的中高階主機板,ASUS ProArt X870E-Creator WIFI 動手玩
- EZ PC DIY 設計再進化,ASUS ROG Strix X870E-E Gaming WiFi 開箱實測
- 搭配 AMD Ryzen 9 9900X,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實測
- 外觀設計簡潔但規格高階,ASRock X870E Taichi Lite 主機板實測
- AMD AM5 腳位高階主機板之一,GIGABYTE X870E AORUS MASTER 動手玩
- 中階規格的 AM5 腳位主機板,GIGABYTE X870 AORUS ELITE WIFI7 實測
- UEFI 視覺與操作動線煥然一新,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 實測
- 更多友善設計堆砌出豪華感,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 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