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把 GeForce RTX 3050 Ti 塞進 ROG Flow Z13,讓二合一平板筆電也能呈現更理想的遊戲體驗。

ROG Flow Z13 是款二合一電競平板筆電,採用 Intel Core H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3050 系列顯示晶片,搭配 13.4” FHD @ 120Hz 觸控顯示面板,實現多元應用彈性與 1080p 等級遊戲體驗兼具。

既是筆電也是平板電腦的 ROG Flow Z13(2022),ASUS 在 1.1kg 重量、12mm 厚度機身內,塞入高階行動處理器與主流等級獨立顯示晶片,得以 1080p 等級解析度玩遊戲,因而堪稱最強二合一電競平板筆電。ROG Flow Z13 有多種規格配置,ASUS 提供樣品機為 GZ301ZE 屬於最高規格版本,官方建議售價 57,900 元,以下就開始實際動手把玩吧~

ROG Flow Z13 外部設計配置

ROG Flow Z13 外觀視覺向過往致敬,設計靈感取自 20 世紀太空飛行器,ASUS 因而在包裝也下了點巧思,營造出有別於一般 ROG 機種的氛圍。近期類似概念產品還有 Zenbook 14X OLED Space Edition,只不過 ROG Flow Z13 機身是採黑色塗裝,和太空飛行器一般印象中的配色不同,你是否也覺得有違和感呢?

ROG Flow Z13 機身本體設計尺寸為 302 x 204 x 120mm,參考重量只有 1.18kg,再加上隨附的磁吸式鍵盤,總和重量大約來到 1.52kg。單機 1.18kg 要手持使用難免容易累人,ASUS 索性讓機身整合可 170° 調整的支架,至於加上鍵盤就 13 吋級距機種而言並不算輕,但想想其核心配備是電競等級,這重量倒也還說得過去。

ASUS 強調,ROG Flow Z13 採用 10 道 CNC 精密加工製作鋁合金機身,並經過 2 道陽極氧化塗層處理,可以減少指紋殘留這個惱人問題。除了那些向時代致敬的裝飾點綴,ASUS 機構設計特地在機背開了扇背景窗,裡面更配置 Aura Sync Light Bar 燈光效果。那些好奇心重的玩家,可以藉此窺探內部元件,而燈光又能營造出蝦趴感。

由於機身是平板化設計,ROG Flow Z13 介面配置順勢化繁為簡,右側配置整合指紋辨識的電源開關(相容於 Windows Hello)、音量調整鍵、USB 2.0 Type-A、3.5mm 音源輸出入端子、microSD(UHS-II)讀卡機。那埠 USB 2.0 無非是提供用於連接有線滑鼠,ASUS 還乾脆的附上 ROG Strix Impact 電競滑鼠,倒是那 microSD 尺寸讀卡機可能不大實用。

左側則配置比較無關手勢的元素,Thunderbolt / USB4 Type-C 亦支援 USB PD、顯示輸出等全功能設定,另一 USB 3.2 Gen 2 Type-C 功能設定相同,但是和 ROG XG Mobile 連接埠混合設計。所搭配變壓器為 USB Type-C 介面,可以任選其中一個 USB Type-C 埠連接,因此直覺上 I/O 數量顯得略少,ASUS 做法是透過列為選配的 ROG XG Mobile 外接顯示卡來補足。

在機身兩側都能看到小小的孔洞開口,裡面不外乎是配備喇叭,其設計整合了 Smart Amplifier Technology、Dolby Atmos、AI 降噪等機能,來構成遊戲體驗不可或缺的聲音體驗。當然了,ROG Flow Z13 除了 720p 網路攝影機、雙陣列麥克風,也配備 800 萬畫素前相機與另外的麥克風,提供和典型平板電腦相同的影音應用彈性。

ROG Flow Z13 以平板形式操作時,支架可 170° 調整出合適立、仰角度,並搭配隨附的 ASUS Pen 進行觸控操作、書寫、塗鴉。ASUS Pen 符合 Microsoft Pen Protocol 規範,支援 4096 階壓力感應、14~450g 筆尖力道,需裝配 1 顆 4 號電池可使用約 1 年(官方標示每天使用 2 小時的參考值),但 ASUS 並未提供吸附在機身上的輔助固定配件。

至於磁性吸附設計的鍵盤組,兼具顯示面板保護外蓋作用,和 ASUS Pen 一樣是出廠隨附配件。其鍵盤的按鍵行程 1.7mm、曲面 0.2mm,設計上整合 Aura Sync 單區 RGB 燈光效果、N 鍵不衝突功能,鍵帽尺寸與按鍵間距都算合宜。不過呢,這個鍵盤組背面是採用類似絨布觸感的材質製作,雖然說具有一定止滑效果,相對也比較容易沾染灰塵更要避開液體。

那麼在營造遊戲體驗的關鍵部分,ROG Flow Z13 是搭載 Sharp 製 13.4 吋 IPS 觸控顯示面板,考量觸控因素而結合 Corning Gorilla Glass 5 玻璃成為鏡面形式。ASUS 刻意選擇 16:10 比例面板,大致規格為 1920 x 1200 @ 120Hz、500nits、100% sRGB 色域,除了支援 Dolby Vision 與 Adaptive Sync 等機能,也通過 Pantone 色彩認證。

ROG Flow Z13 核心硬體配備

ROG Flow Z13 核心採用 Intel 第 12 代 Core H 系列行動處理器平臺,處理器提供 Core i9-12900H(3.8~5.0GHz)、Core i7-12700H(3.5~4.7GHz)兩種選擇,皆屬於 6 P-Core、8 E-Core 核心、基礎功耗 45W 的高階產品。除了處理器的 Iris Xe Graphics 內顯,另外也配備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或 3050 行動顯示晶片,作為適合玩遊戲的基礎。

在這 12mm 厚度狹小機身空間內,除了散熱也有供電等挑戰,ASUS 標榜採用全方位散熱解決方案。他們導入液態金屬散熱膏,並使用大型均溫板覆蓋面積達 44%,末端則搭配有 84 個扇葉的 Arc Flow風扇,以及 95 個鰭片的超薄銅質散熱鰭片。另外在軟體層所選擇運作組態,會牽動供電分配等條件,以符合散熱能力、噪音值等設計標的

不過相較於典型筆電,ROG Flow Z13 少了螢幕轉軸等機構,機身內部組件編排更容易最佳化。而且機背也與遠離桌面不等高度,能更有效的吸入冷空氣,經過循環之後從機頂排出廢熱。其風扇還結合 0dB 功能設計,溫度臨界點設置在 50°,標榜全速運作噪音量小於 35dBA。搭配上 56Whr 鋰聚化合物電池,ASUS 宣稱電池續航力可達 8~12 小時不等,所提供 USB PD 100W 變壓器也小型化至 300g。

其餘必要組件包含 LPDDR5 記憶體最高容量 16GB,台灣出貨版本看來都是配備 16GB,雖然無法自行更換倒也不用傷腦筋。至於 PCIe 4.0 NVMe 固態硬碟最高容量僅 1TB,是因為採用 M.2 Type 2230 模組,即便 ASUS 預留可開蓋更換彈性,在零售市場並不容易購買到替換品,這反而可能比較傷腦筋。至於無線網路模組,很自然是採用 Intel Wi-Fi 6E AX211,支援 Wi-Fi 6E、內建 Bluetooth 5.2。

附加軟體主要為 Armoury Crate、MyASUS,Armoury Crate 掌握硬體控制、狀態資訊等作用,燈光效果、GameVisual、AI 降噪也囊括在內。可以留意的是靜音、節能、極速運作組態,有著不同的處理器與獨顯供電配置,系統預設會自動視電源形式切換組態。其中靜音更牽動顯示面板,畫面更新率會降至 60Hz,可依照需求自行再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獨立顯示卡,ROG Flow Z13 支援 MUX 直連開關切換設計,系統預設以 MSHydrid 模式運作,並且可以再選擇最佳化、標準、節能運作組態。當切換至 MUX 直連模式,系統必須重新開機啟動,而後 GeForce 獨顯就不再和處理器的內顯藕斷絲連。直接連通更具有效率,將能反映在需要性能的場景,像是提高遊戲平均幀率。

ROG Flow Z13 性能實測體驗

首先針對 MUX 進行簡單試驗,在 3DMark 呈現出來的差異僅 1% 上下,亦可視為正常誤差而選擇忽略之。不過簡單試舉的 3 款遊戲,Forza Horizon 5、Marvel’s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平均幀率明顯有所差異,從幅度來看甚至達 12% 以上。當然了,實際上還得視軟體、遊戲而定,MUX 直連的效益未必能夠有所感受。

ROG Flow Z13 其他綜合性能測試結果如下列,儲存裝置那速度可能讓人感到困惑,說是 PCIe 4.0 x4 NVMe 介面產品,測得最大循序存取速度卻只有 3,300MB/s 左右。此樣品機所搭配 Micron 2450,是針對行動平台最佳化設計的平價解決方案,尺寸最小僅 Type 2230 本來就有先天架構限制,因此官方揭露的性能也不過就讀取最高 3,600MB/s 而已。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2)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1)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0)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3)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8)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9)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5)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5)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4)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7)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6)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2)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1)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0)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3)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8)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9)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5)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5)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14)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7) ASUS ROG Flow Z13 - Benchmark (6)

ASUS 為散熱結構設計下了不少功夫,以 3DMark Fire Streike Stress Test 牛刀小試獨顯,結果以 98.7% 評價過關。另外在 Cinebench 試驗過熱保護 10、30 分鐘,儘管頂到上限但溫度落在 91~92°,輔以 AIDA64 燒機來看,最高溫度是相近的 92°、時脈落在 3.0GHz 上下。其噪音量也比預期來得小,這般散熱策略與實際結果,讓平板手持情境不至於太突兀。

那麼電池續航力部分,粗淺試驗之後最終以靜音、MSHybrid 節能組態,而顯示器設在 25% 亮度、鍵盤燈效關閉、Wi-Fi 連線來進行。經 PCMark 10 實測,Modern office 模式表現 6 小時 36 分鐘,Gaming 模式更只有 1 小時 52 分鐘。考量其結構沒那麼容易、也不大會塞入大電池,再加上是採用 Core H 系列高階處理器,這續航力表現倒也能夠接受。

最後倒帶再來聊聊,ROG Flow Z13 關鍵應用之一的玩遊戲,1920 x 1200 / 120Hz 面板搭配 GeForce RTX 3050 Ti,只算是能提供初階的遊戲體驗。尤其罩門在於獨顯只有 4GB 記憶體,部分遊戲設定在最高貼圖品質,不敷使用將連帶影響到畫面流暢度。XG Mobile 系列外接顯示卡成為解方,它同時兼具底座擴充功能,適合重度遊戲玩家考慮添購。

XG Mobile 配備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 3070,ASUS 將標準 TGP 設置在 150W / 140W,此等獨顯應付 1920 x 1200 / 120Hz 面板相對得心應手。由於 XG Mobile 並非同時期推出的新品,其餘設計配置就不多說了,直接快轉來看結果。很明顯 GeForce RTX 3080 / 3050 Ti 存在莫大的差距,畫面流暢度平均相差至少 2 倍、可達 80FPS 或以上,這是個很不錯的主意。

ROG Flow Z13 能夠依照使用情境、需求,以典型筆電或平板電腦形式來操作,一機多用是這類產品的立基點。它具備 IPS 類型 120Hz 觸控顯示面板、獨顯、Dolby 音效,隨時都能快速操作、進行筆記、塗鴉、內容創作,閒暇時想追劇甚至是搭配 Xbox 之類控制器來玩遊戲,它都能提供令人愉悅的操作使用 / 聲光體驗。

二合一設計有其限制,像組合成筆電形式,可能比同尺寸機種重一些。能塞入的硬體規格、電池容量,以及性能發揮、散熱都受限,畢竟還得考慮到重量等因素。實際體驗下來,感覺 ASUS 近乎抓到理想的平衡點,使它具有一定可用性並非只是個高價玩具。就算面對遊戲控,也有 XG Mobile 這個應變方案,剩下就看你的荷包深度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