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Strix 系列的 GeForce RTX 50 終於上市了!
在結束系列 GeForce RTX 5060 Ti 顯示卡測試之後,我們又回到 GeForce RTX 5070 Ti 顯示卡身上。
原因很簡單,因為 GeForce RTX 5070 Ti 的 ROG Strix 系列顯示卡終於要上市了。
ASUS 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有了些改變,也就是讓 ROG Astral 取代 ROG Strix 成為最高階的顯示卡系列產品線,至於 ROG Strix 與 TUF Gaming、ProArt、Prime 與 DUAL 等系列則是提供玩家不一樣的選擇。
旗艦級別的 ROG Matrix 依舊存在,只是不到用時,我們不會見到它的身影。
與 ROG Astral 的 4 風扇設計顯示卡不同,ROG Strix 維持 3 風扇設計,同樣在 ID 設計上沒有 ROG Astral 那麼奢華。相較之下,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沒有 ProArt 那般低調,或者是 TUF Gaming 般的強悍,但金屬銘板,搭配透明塑膠上蓋的設計,讓我們有延續 GeForce RTX 40 系列的風格在。
3.2 槽設計的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採用雙滾珠軸承的 11 葉軸向式風扇,且在散熱鰭片方面導入與 ROG Astral,甚至是過去 ASUS 顯示卡沒有採用的波浪式鰭片設計。
波浪式鰭片設計,也許是一種試驗與嘗試,就如 ROG Astral 全黑化鰭片設計般。
風扇葉片採用正反正配置,在 50 度以下不會轉動,但 GPU 溫度達到 55 度後,風扇就會開始慢速轉動。
另一方面,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不是使用傳統銅底,反倒是使用較貴的 Vapor Chamber 與 GPU 接觸,提供更佳的散熱表現,用以提升顯示卡的效能表現與穩定度。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的顯示卡熱管配置也相當有趣,因為總數 8 根熱管中,可以見到 8mm 與 6mm 熱管的相互搭配。
在 GPU 的導熱材質部分,ASUS 選擇表現更佳的相變化導熱片(Phase-Change GPU Thermal Pad)。相變化導熱片對於銅低或者是 Vapor Chamber 的平整度有一定要求,若平整度較差,整體散熱表現會有所打折。
此外,相變化導熱片在剛使用時,與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整張顯示卡的散熱表現也會不一樣。背板部分也可以見到相當大的開孔,其目的是用以強化散熱表現。
就如 ROG Astral 藉由第 4 顆風扇快速將顯示卡熱管的熱排出般,顯示卡背板有無開孔,或者是開孔大小,對於整張顯示卡的散熱是有一定影響的。
反向的 12V-2×6 接頭,以及 P-Mode 和 Q-Mode 的雙 vBIOS 設計都能在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顯示卡上見到;比較有趣的是 ASUS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的 P-Mode 與 Q-Mode 有些許差異,前者的 TGP 為 320W,且風扇轉速更積極,至於後者的 TGP 則是與標準 GeForce RTX 5070 TI 同為 300W。
與正常 4 組 I/O 配置的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卡不同,ROG Strix 顯示卡擁有 3x DisplayPort 2.1b + 2x HDMI 2.1b 共 5 組 I/O 配置,搭配上 SU304 不鏽鋼材質的 I/O Bracket。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的 RGB 配置相當特別,除了上方的導光條外,ASUS 也將 RGB 燈效發散到風扇葉片上,這樣的呈現方式不免讓我們回想到 ROG Strix GeForce RTX 30 系列般的風格。
與一般的 GeForce RTX 5070 Ti 不同,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顯示卡 P-Mode 的 TGP 為 320W,因為在實測部分,我們套用這個模式進行;處理器使用 AMD Ryzen 7 9800X3D,搭配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主機板進行。
3DMark -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3DMark |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 GeForce RTX 5070 Ti | |
TIme Spy | 22770 | 24920 | 8.628% |
Graphic score | 24556 | 28079 | 12.547% |
CPU score | 16127 | 15220 | -5.959% |
TIme Spy Extreme | 10985 | 12085 | 9.102% |
Graphic score | 12042 | 13694 | 12.064% |
CPU score | 7339 | 7256 | -1.144% |
Fire Strike | 45845 | 51674 | 11.280% |
Graphic score | 56166 | 67345 | 16.600% |
Physics score | 40057 | 39587 | -1.187% |
Combo score | 21211 | 22594 | 6.121% |
Fire Strike Extreme | 28022 | 33661 | 16.752% |
Graphic score | 29285 | 35094 | 16.553% |
Physics score | 40031 | 39587 | -1.122% |
Combo score | 15802 | 19857 | 20.421% |
Fire Strike Ultra | 15070 | 18577 | 18.878% |
Graphic score | 14804 | 18523 | 20.078% |
Physics score | 39661 | 39648 | -0.033% |
Combo score | 8397 | 10466 | 19.769% |
Steel Nomad | 5707 | 7037 | 18.900% |
Steel Nomand Light | 26226 | 30502 | 14.019% |
Portal Royal | 16067 | 19738 | 18.599% |
Speed Way | 6529 | 7771 | 15.982% |
DLSS Feature Test(FG OFF) | 34.71 | 43.29 | 19.820% |
DLSS SR Performance | |||
4x | - | 281.53 | N/A |
4K Gaming -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4K Gaming |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 GeForce RTX 5070 Ti | |
Borderlands 3(ULTRA|DirectX 12) | 89.78 | 101.46 | 11.512% |
CS2(VERY HIGH) | 142.9 | 178.8 | 20.078% |
Cyberpunk 2077 | |||
ULTRA | 45.33 | 60.34 | 24.876% |
RT_ULTRA | 26.57 | 31.02 | 14.346% |
PT | 13.85 | 15.58 | 11.104% |
PT_Performance_FG | 78.8 | - | N/A |
PT_Performance_FG_4X|DLSS 4 | - | 162.05 | N/A |
Final Fantasy 14 Dawntrail | 145.76 | 151.11 | 3.540% |
Hitman 3 | 142.35 | 166.97 | 14.745% |
Metro Exodus(UTLRA) | 89.49 | 101.2 | 11.571% |
Rainbow Six Siege(ULTRA|VULKAN) | 269 | 310 | 13.226% |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HIGHEST) | 118 | 136 | 13.235% |
Total War:War Hammer 3 | 61 | 76.3 | 20.052% |
1440p Gaming -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1440P Gaming |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 GeForce RTX 5070 Ti | |
Borderlands 3(ULTRA|DirectX 12) | 165.79 | 175.2 | 5.371% |
CS2(VERY HIGH) | 278 | 318.8 | 12.798% |
Cyberpunk 2077 | |||
ULTRA | 107.11 | 127.07 | 15.708% |
RT_ULTRA | 54.58 | 59.48 | 8.238% |
PT | 30.78 | 34.8 | 11.552% |
PT_Performance_FG | 145.49 | - | N/A |
PT_Performance_FG_4X|DLSS 4 | - | 263.05 | N/A |
Final Fantasy 14 Dawntrail | 285.31 | 296.66 | 3.826% |
Hitman 3 | |||
MAX | 263.48 | 286.23 | 7.948% |
MAX|RT ON | - | 90.26 | N/A |
MAX|RT ON|DLSS|FG | - | 420.5 | N/A |
Guardian of Galaxy(ULTRA|RT_ULTRA) | 130 | 153 | 15.033% |
Metro Exodus(UTLRA) | 136.82 | 150.15 | 8.878% |
Rainbow Six Siege(ULTRA|VULKAN) | 461 | 508 | 9.252% |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HIGHEST) | 222 | 253 | 12.253% |
Total War:War Hammer 3 | 115 | 146.3 | 21.394% |
ASUS 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調整了產品線策略,將 ROG Astral 加入到 ROG Strix 之上,而下面維持 TUF Gaming、ProArt、Prime 以及 Dual 系列,讓整個 GeForce RTX 50 的產品線相當豐滿。
不難見到,這樣的規劃也許是為了主機板相互搭配。
相較於 ROG Astral 在上蓋與材質方面的強化,ROG Strix 在上蓋與背板方面就親民許多。前面,我們也提到,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的上蓋設計,雖然沒有 ProArt 般低調,或者是 TUF Gaming 那樣強悍,但可以感受到 DUAL + ProArt 的影子出現在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 系列上。
另外,RGB 燈光呈現方式與 GeForce RTX 30 系列有些相同。相較於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ROG Strix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卡的的燈光設計可能會獲得更多玩家關注。
但,我們對於 ROG Astral 的喜好會更勝 ROG Strix 許多。然而 GeForce RTX 5070 Ti 只有 ROG Strix、TUF Gaming 以及 Prime,並未提供 ROG Astral 系列。
針對 ROG Strix GeForce RTX 5070 Ti 的實測到這裡暫告一段落,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