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Strix 擁有 ROG 基因,在超頻方面也是具有一定可玩性。

ASUS ROG Strix Z390-E Gaming

延伸閱讀:為遊戲玩家最佳化設計配置,ASUS ROG Strix Z390-E Gaming 開箱

 

ROG 基因提供一致韌體與軟體體驗

如介紹篇所提到,採用 Z390 晶片組的 ROG Strix 系列主機板,視覺設計配置擁有高度自我風格,和 ROG、TUF Gaming、Prime 系列明顯區隔開來。但是這僅止於硬體層面而已,因為在 UEFI BIOS 與附加軟體部分,ASUS 終究將 ROG Strix 視為 ROG 的分支,順理成章大量與 ROG 共用基礎。

UEFI BIOS 介面視覺和 ROG 系列如出一轍,基於中階產品定位因素,設定細項與附加機能被大量保留了下來。它具有 ASUS 今年力推的 AI Overclocking,記憶體超頻也有 XMP I、XMP II 兩種選擇,附加功能更沒少掉 ASUS Armoury Crate,無論是想快速簡單設置(套用 Auto 預設值)或進一步手動調整,使用體驗是和 ROG 系列相當接近。

UEFI BIOS 套用 ROG 系列的介面設計配置,並保留了多數調整項目、新功能。

逐年去蕪存菁的附加軟體,現階段仍然是以 AI Suite 3 為首,與 UEFI BIOS 調整連動的項目全整合在這,可提供極佳操作便利度與實用性。音效部分可發現 Realtek Audio Consol 這個新面孔,Realtek 近來嘗試將傳統控制台改為 Windows 10 App 化,能夠快速設定各音效輸出端子作用。

其餘既有項目仍為 Sonic Radar III、Sonic Studio III,ASUS 隨著自家電競耳機產品數量增加,在 Sonic Studio III 提供了相對應的最佳化組態選項。而網路存取管理軟體 GameFirst V,除了「智慧模式」這個懶人選項,若有 ROG 路由器還可以利用 ROG First 這功能項目,進一步自動化管理、最佳化網路存取。

附加軟體也是和 ROG 系列如出一轍,該有的一樣也沒少。

 

傻瓜超頻也能平穩獲得性能提升

ROG Strix Z390-E Gaming 性能實測部分,這次改為搭配 Core i7-9700K 處理器(8C / 8T、3.6~4.9GHz),儘管和前 8 個世代產品相較下被拔掉 Hyper-Threading(超執行緒)技術,但是 Turbo Boost 時脈可達 4.9GHz,和 Core i9-9900K 那 5GHz 設定只有一線之隔。只要散熱器別太雞肋,要讓全數核心同步上 5GHz,未必需要賭上多少人品。而主機板韌體是官網所發布最新版本 0602,我們只將處理器設置為 Sync All Cores 5GHz、記憶體以 XMP I 模式啟用 DDR4-3200 時脈組態,其餘各項目設定為持在預設值。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9700K
  • 記憶體:GEIL EVO X DDR4-3200 8GB x 2(GEX416GB3200C16DC)
  • 系統碟:Plextor M8SeGN 512GB
  •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eForce RTX 2070 OC edition(ROG-STRIX-RTX2070-O8G-GAMING)
  • M.2 測試碟:Plextor M9PeGN 512GB
  • USB 3.1 Gen 2 測試碟:Seagate 600 SSD 240GB x 2、USB 3.1 Gen 2 外接盒(2-Bay、設置為 RAID 0)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首先來看磁碟 I/O 部分,另外安裝 PCIe 3.0 x4 NVMe 固態硬碟當測試碟,ATTO Disk Benchmark 不分單位最高速度約為讀取 2.87GB/s、寫入 1.89GB/s。而 Z390 晶片組所內建 USB 3.1 Gen 2,測得最大值也是出現在 ATTO Disk Benchmark,表現為讀取 970.62MB/s、寫入 889.33MB/s。這兩個部分加計 AS SSD Benchmark 測試結果,以及正常測試誤差因素來說,性能傾向是和 ROG 系列相仿。

ATTO Disk Benchmark:M.2 測試。
AS SSD Benchmark:M.2 測試。
ATTO Disk Benchmark:USB 3.1 Gen 2 測試。
AS SSD Benchmark:USB 3.1 Gen 2 測試。

測試用記憶體設定為 XMP DDR4-3200 時脈組態,由於處理器的記憶體控制器皆為雙通道架構,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和 NovaBench RAM Score 所測得資料吞吐量,本是同根生並未有顯著差異。然而在 PerformanceTest Memory Mark 是有稍好的傾向,更甚者如 NovaBench GPU Score、3D / 2D PerformanceTest Grahpics Mark 等項目,此搭配組合、小幅度超頻的測試結果,並不亞於我們先前用 Core i9-9900K 來試驗的競品。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XMP DDR4-3200 時脈組態試驗結果。
NovaBench:如表列硬體與設定組態測試。
PerformanceTest:如表列硬體與設定組態測試。
PCMark 10:如表列硬體與設定組態測試。(benchmarks.ul.com

接著來看 3DMark 表現,使用內建的 UHD Graphics 630 進行測試時,Night Raid 總分也是有相去不遠的傾向,其中 CPU score 甚至是有過而無不及。Cloude Gate 基於 Physics score 有合理顯著落差因素,總分有 1000 分左右的差距,但 Graphics score 差異倒是不多。至於安裝 GeForce RTX 2070 獨立顯卡後,儘管 CPU socre 同樣合情合理是拉低總分的關鍵,然而 Graphics score 表現可是不遑多讓。大抵而言,ROG Strix Z390-E Gaming 得以支撐 Core i7-9700K 一定限度內超頻,運作所需供電量與平穩度,一般應用的性能體驗不見得亞於 Core i9-9900K 太多。

3DMark:Night Raid 模式、UHD Graphics 630(拆除獨立顯示卡)。(benchmarks.ul.com
3DMark:Cloud Gate 模式、UHD Graphics 630(拆除獨立顯示卡)。
3DMark:Time Spy 模式、GeForce RTX 2070。
3DMark:Extreme 模式、GeForce RTX 2070。

ROG Strix Z390-E Gaming 產品視覺設計有自我風格,硬體規格配置也都相當到位,韌、軟體層大量和 ROG 共用,提供充裕調整彈性與豐富的實用機能。其市場參考價格目前約為 7,000 元,可以獲得和 ROG 系列接近的使用體驗,很適用作為中價位 Z390 主機板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