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新推出的 ZenBook UX305 在各方好評下,是否真的如此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ASUS ZenBook 系列從 2011 年推出的第一台 UX31 後,至今也已經歷過近 4 年的發展,在消費者印象中,除了那個同心圓的設計之外,一直以來都撇不清與 Apple MacBook Air 的糾葛關係。
新一代的 UX305 與前幾代產品最大不同之處在無風扇的設計,主要原因取決於採用了 Intel Core M 處理器,在 TDP 上大幅降低而得以不需要主動式風扇即可解熱。
不過既然是將 Apple MacBook Air 視為主要競爭對象,我們來看看 2015 年新推出的 MacBook Air 又是如何呢?
本質上兩者其實根本無法算是同一級別的產品,至少在處理器上 Apple 是全面大勝的情況,Core M 的等級其實較接近幾年前我們所說的 CULV(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而 MacBook Air 則是屬於 ULV 等級。
其實光是看兩者的處理器時脈即可略見一二,ZenBook UX305 採用 Core M-5Y10(base:800MHz、boost:2GHz;4.5W)、Core M-5Y71(base:1.2GHz、boost:2.9GHz;3.5W~6W),相較於 MacBook Air 所使用的 Core i5-5250U(base:1.6GHz、boost:2.7GHz;15W),且末忘兩者在 Intel HD Graphics 其實又分為 HD 5300 與 HD 6000 的差異。
相較於前幾代的 ZenBook,新款 UX305 在處理器上屬於降級產品,效能表現上其實比上代產品要差上不少,這點也直接反應在終端售價上。而這個差異也造就舊品比新品要貴的情形,並非 ASUS 開竅終於想以價格搶市,而是產品比較下來這個定價較合理,而這點也非常符合台灣當地的消費習慣。畢竟終端消費者其實並不會多想,在外表包裝下,內部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那麼重要。
但我們較著重於內在,外表只要符合大眾口味,倒也無可厚非。
拆開 D 件後,內部零件排列的方式在多代淬鍊下也趨於整齊,左右兩側 PCB 分別上了處理器與各項 I/O 的晶片,中間則是 M.2 SSD 與 M.2 WiFi,還有延伸出的散熱模組。整個排列並不雜亂,清爽美觀,更換可移除的零件也方便,不過 M.2 並未如 ZenBook Pro UX501 一樣採用 PCIe 介面,改為使用 SATA 6Gb/s 產品,同時 WiFi 也變成了 802.11n,而非頻寬更大的 802.11ac。簡化為數字對比為 M.2(32Gb/s vs. 6Gb/s);WiFi(867Mb/s vs. 300Mb/s),這些改動並不足以讓效能有太大萎縮,且定價上確實非常甜蜜,約 32,000 元即具備 Intel Core M-5Y71、QHD+ 螢幕還有 256GB SSD,這些都是競爭對手需要加價還未必能提供的。
散熱模組的設計採用單一熱導管從核心處延伸至旁邊的銅鰭上,整個模組非常小,同時熱導管也壓的非常扁平。與我們在一般筆電中所看到的非常不一樣,解熱能力並不高,不過對僅 6W 的處理器,已經足以壓制在不錯的溫度上。
M.2 SSD 則是採用 Micron M600 256GB,官方速度標示為讀取 560MB/s、寫入 510MB/s,接近 SATA 6Gb/s 的滿載上限。因應 SSD 的導入,整體耗電量與抗震能力都比採用 HDD 的筆電要好上不少,不過產品尾碼 1AN1Z 並非 Self-Encrypting Drive,所以沒有硬體加密功能。
高階版本的 Wi-Fi 搭載 Intel Dual Band Wireless-N 7265,低階版本則是 Dual Band Wireless-AC 7265,速度差異就如前面所述。另外 Intel 目前的產品都是 2T2R,所以均達不到目前 AP 廠所宣稱的最高速度,例如 802.11n 600Mb/s 或者是 802.11ac 1300Mb/s。整體傳輸效果在一般上網中較不易感覺差別,不過若是從區網傳檔表現來看,採用 802.11n 要比有線網路 1Gb/s 要慢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