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到,距離 HyperX Cloud II 至今也過去 8 年了,這中間他們也易主了。
2015 年 HyperX 推出了 Cloud 第二代,同時也將 HyperX 耳機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在這八年間,眾多的玩家好評以及不斷的推出各類風格取向差異迥異的耳機,看的出來這個團隊的野心以及他們狂放的開發能力;而後隨著 HyperX 的易主,開始有不少玩家好奇是否會有作為每一個世代起頭的新 Cloud 正代誕生,以及會帶來多少變化?在沉默了好一陣子後,時隔足足八年我們終於有機會見證 Cloud III 的誕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有著怎麼樣的成長吧!
包裝
包裝從來不是我們的重點,但這次 Cloud III 的包裝讓人舒服到還是要寫一下,不以傳統電競耳機那種側拉式、上拉式做法,而是以一些 Hi-Fi 耳機式禮盒包裝,輔以一塊視覺上有點質感的塑料擋片而成,不但降低了包裝垃圾同時也在開箱的感受上有著很好的體驗。
HyperX 一直以來作為特色的大概就是那完全不打算藏起來的鋁合金支架,而這回 Cloud III 更是把這個金屬支架的每一處都做到有如精品一般。我這意思不是前幾代、幾款作品不好,而是這回的每一處轉折、曲線都已經遠超這個價位耳機能帶給你的細緻程度,無愧作為一個新世代起頭的標竿之作。
耳機本身按鈕少算是 Cloud 系列的一個特點(像是 Cloud II 全身就沒有按鈕,都設計在線控上了),而 Cloud III 這次本體身上也僅增加了麥克風快速開關與音量撥輪這兩個玩家必然很需要的東西。
這次的耳罩也一樣是軟質皮材料,但強調更軟且有著更薄支撐度更好的記憶泡棉。HyperX 製品的耳機耳杯配戴感在眾多耳機中算是有口皆碑的,這次也不例外;特地強調變薄的記憶泡棉其實我並未感受到具體的(不論配戴或是視覺)差異就是了。
與上一代相同的 53mm 大單體設計,即使放到現在還是鮮有競品會將 53mm 放到產品上,因為與大單體相對的就是頻率與輸出需要有更多的調教成本,否則將會是一堆災難。而 HyperX Cloud II 在市場上得到玩家的青睞或許說明了 HyperX 團隊調教實力了得,也得以繼續在 Cloud III 使用 53mm 單體來給予玩家震撼的聲音表現。
在 Cloud II 與 Cloud III 部分,還有一個進化是配戴感上的不同, 這點從 Cloud III 的耳罩形狀不同可以看出端倪。Cloud II 的配戴感與一般耳罩式耳機無異,而 Cloud III 比較前傾,頭頂的部分比較接近一般配戴髮箍的位置,也就是更接近頭頂處,這點在細微的差異其實長時間下來也能讓頭部負擔減輕不少。
從 Cloud II 到 Cloud III
相信最初聽到 Cloud II 的玩家,會被他強勁雄厚的極低頻(以後面會提到的軟體畫面為主,32Hz)震撼到,它的重低音表現形態因 53mm 的單體以及 HyperX 獨道的聲學設計,是一個雄壯的、完整的重低音,而不是許多電競耳機容易表現出來片狀或是散碎的重低音型態。
那麼問題來了,這是玩家要的嗎?
Cloud II 的介面非常簡單直覺,一個簡單的背夾線控包含了耳機與麥克風的音量控制以及 7.1 聲道的控制,然而 Cloud III 則是整組拿掉了,儘管原廠人員證實那條 USB 轉換線材裡面還是有 DAC 等模組,但整條線上並沒有任何控制器,Cloud III 這次是採用完整的軟體調控。這不僅是目前一線電競品牌的趨勢,對於玩 HyperX 耳機頗多的我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作為一個樂器相關的工作者,其實我還挺愛推薦不知道要買甚麼,又希望簡單在電腦上設置耳麥系統的客人試試看 HyperX 的產品,不外乎對比起專業工作用途,這價位帶本來就是聽得舒服、又經得起長時間配戴吧;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聲音的調控方面, 如果只是要聽得開心,那真的沒甚麼好嫌棄的,從最初代的 Cloud 筆者就很愛拿來聽很多樂團、流行樂,真的足夠的熱也不含糊,樂器演奏方面也能把主體推得夠集中,這很容易會讓人忘了它們都是 Gaming Headset,而事實上還真不算少音樂工作者日常、遊戲耳機多是 HyperX 的。
但回到前面說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是玩家要的嗎?
身邊還有一群以前一起打各類 FPS 征戰賺零用錢的老朋友,前些日子聊天時就提到關於 HyperX,大約的總結可以這樣轉述:「我覺得他們家耳機打遊戲根本太糊了,我用另一支聽起來就很清楚,用 HX 怎麼樣都很混亂,爽是很爽但我是要拿來打遊戲的欸」其實以電競耳機..,或者說遊戲類耳機來說,這十幾年的發展確實捲到不行,而玩家的口味也越來越刁鑽,而也確實,一款耳機產品已經難以滿足廣泛的玩家需求,對於硬核遊戲玩家來說如此,而對於一般消費大眾而言,若有一副耳機可以滿足廣泛的日常生活使用,更是樂見的吧?
而 HyperX 要怎麼去做到這件事?
這回到當第一次拿出 Cloud III 直接插入 USB 戴上耳機時的心得:「這一代怎麼變得這麼清淡無味?」,配戴上毫無問題是 HyperX 的舒適度以及包覆性,聲音的扎實度也是無庸置疑,但每一個頻率都覺得好像不那麼「得罪人」,哪怕多一點高低頻都好。
為了驗證自己的感受,拿出了 Cloud II 以及手邊幾副工作耳機,確定了自己聽見的狀況。
關於聽感
首先是隨手透過 Spotify 播放了 ReoNa 的 ANIMA 這首歌(藝人播放列表第一首,沒辦法),在 3:06 這一段有一個很特別的合成器音效,以日常聽音樂的 Genelec 8010 透過正常音量來聽其實也聽不是很出來,但可以隱約知道有一個 SUB極低頻在下面,而 Cloud II 則是非常張揚的用很強硬的方式將這個 SUB 榨了出來,徹底的表現了 HyperX 過往給人聽音樂時那頻率都聽到飽的感受。
但, 第一次戴上頭的 Cloud III 卻感受起來非常的乾淨,他給你的感受是:「好像都對,但又好像都不對」每一塊都表現得極度乾淨,但卻一點個性都沒有感受到,彷彿這首歌的任何一點刺激與驚喜都沒有一般。然而在後來裝上了 HyperX NGENUITY 後,Cloud III 就真的不一樣了。
裝好這套軟體後,第一件事是透過這套軟體找到上述那段心得中失去的 SUB,結果僅僅是打開 Bass Boost 就有著與 Cloud II 非常相似的低頻表現,若手再賤一點,刻意再把 Bass Boost 的 32Hz 往上推一些,還可以得到更誇張的低頻…,而且依然是有血有肉的低頻,這幾件事或許說明了:Cloud III 原始的設定在極度中間點是為了有更充裕的調整空間,而 HyperX 將耳機調控的權力放給了每一個玩家,這樣能應對起不同玩家的需求與使用場景,但這樣做的缺點就是產品硬體機能要真的夠堅實才行,且看起來 HyperX 團隊是頗有自信的。
我想了很久要怎麼去描述 Cloud II、Cloud III 帶給我的差異,這期間筆者用 Gelenec 8010 透過 Audient ID4 介面這小監聽喇叭平台來進行耳機與耳機間的交互緩衝,測試遊戲也稍微還能拿得出手的 FPS 為主,主要是以《CS:GO》、《BF:2042》這兩款比較極端的當作對比對象。然而這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BF:2042》對上這兩隻耳機時帶來的反應,但我們先來簡單的聊一下作為競技 FPS 鼻祖系列的當代之作《CS:GO》於這倆耳機上的表現。
『其實打 CS 這遊戲,對耳機的追求就是越刮耳就越準。』這樣講很壞,但以前我們戰隊的夥伴都有這種共識,也默默地大家都會去找某幾個品牌的耳機來用,這時候以往的 HyperX 的耳機(這裡指 Cloud II)就顯得不是那麼被樂見,他可以給你很突出的腳步聲沒錯,但隨之而來還有很多漂亮的環境音就是「還原度很高」,但對於老派硬派玩家來說又顯得不那麼需要(像是前面提到的老戰友)。這時候 Cloud III 的可調控性就顯得很實用,也確實可以東調西調的就調出那種所謂極致硬派 CS 玩家就該要的西伯利亞風耳機;但其實你也不用這麼極端,大可把現有的音頻調控中的 Gaming 點開,然後點修改後把一些你想要強化的頻率(例如高頻們)點高就可以了….。
至於說到《BF:2042》那就真的差很多了。
首先第一個是 DTS:X 環境音效的沉入感,這一點我一開始其實沒有那麼在乎,因為我本身打遊戲偏愛的都是用各類耳機,直接透過錄音介面的輸出,小小的深信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結果這一回直接在《2042》的線上戰場中打出了電影感,而這個絕對不是 Cloud II 靠模擬 7.1 音效可以辦到的,甚至模擬 7.1音效在 《BF:2042》中的狀況是有點慘烈的,數次完全聽不到方向只能看螢幕提示,而 DTS:X 則完全沒有發生。
第二點,還是那個調控,由於測試的時候是” Cloud II > 休息用 Genelec > Cloud III >休息用 Genelec “這樣循環,而之前就一直覺得《戰地風雲》系列從三代開始很愛用重低頻背景音樂後,使用低頻較飽滿的耳機其實感到非常厭煩,所以後來打《戰地》系列我幾乎都配起 HD595、DT990 這類開放式耳罩;而這次在切換到 Cloud III 後,我一開始使用音頻設定較接近二代的 Bass Boost 設定,確定了整個調性後,直接換到 Balance ,喔天世界大開! 特別是 DTS:X 模式開下去,整個讓人著魔,後面打了足足一場才想到還要切一下 Gaming 模式,我得說這個調控的方案是 Cloud III 最加分的一件事!
而上面的影片是筆者在測試 Cloud III + DTS:X 時直播節錄,主要是記憶用途,也順便讓沒接觸過《BF:2042》的玩家了解其音效、音樂的混亂程度。而有幾處筆者是純靠聽的方式找到目標物像是 0:30 秒處 剛跳樓就聽到滴滴滴三聲位於右下方,旋即轉身看到敵人剛架設裝置;1:05 處右前方有載具靠近(結果他還給我飛起來),換火箭筒結果沒彈藥轉架機槍塔,也是如此。可以說 Cloud III 與 DTS:X 在娛樂性上以及遊戲性上都做到了相當大的程度,這一場戰鬥可以說完全沉溺其中的。
HyperX NGENUITY
HyperX NGENUITY 抓到 Cloud III 後介面其實滿簡單的,左下角由上至下分別為音量與開關、麥克風音量與開關以及麥克風監聽(打開後可從耳機中聽見麥克風的收音內容),中間這排僅有 DTS:X 的開關以及下方快速開啟 Windows 音訊裝置設定的按鈕,不確定未來中間是否會增加甚麼功能?右邊則是音頻開關以及下方有各類預設,其中第一個可以讓玩家新增自訂義。 右上角方框圖案則為設定檔選單。
設定檔選單中玩家可以設定多組預先設定好的配置,或針對麥克風音量、開關或針對耳機音量與調控等等,簡單的想像可以區分為日常使用、音樂以及遊戲上,而且圖案可以更改,算是滿貼心方便的設計,筆者則是簡單的將其第一組設定成全關閉僅耳機狀態、第二組麥克風關閉、平衡狀態而第三組則為DTS:X開啟、遊戲模式狀態。
在音頻調整介面中玩家可以自訂義或是修改本來的參數,點開編輯後可以發現其提供的區間不多也不少,對於音頻調整頗有要求的玩家來說可能偏少了些,不過相比大部分主流帶調控的耳機,不論耳罩或是真無線, HyperX Cloud III 涵蓋的範圍算是相當大的了,當然變化的感受也是相當的明顯,有時候要修整一個頻率到舒服的位置真的是得找很久。
多樣的硬體支援度
前面有提到, Cloud III 這次在 DAC 端提供一個 USB-C 到 USB-A 的轉接器,也就是說其實他原生是 USB Type-C,這點對於時代的前進看起來也是個必要之惡,然而我們更好奇的是,如果對應起手機不知道如何? 於是我們將其連結到了編輯的 S21 Plus 上,於市區稍微小小的走動一圈約 1.2 公里的路程,期間包含了通話測試與音樂,其中驚喜於 Cloud III 對於音量控制的支援是完全溶入的,並且聽診器效應是完全沒有(不過…這畢竟是這麼大一個耳罩耳機),同時當然還是 HyperX 那種適中的夾頭程度與耳罩,被動式隔音效果也是相當不錯,除了耳罩式配上近幾周台灣的天氣逐漸炎熱真的很不友善外,其實也沒甚麼問題。
這裡還做了件比較奇怪的事情… 就是順道測試了外接式麥克風的能力,相信我,這在市區真的是有那麼一點怪,這支外接麥克風在室內用外放式喇叭以聽爽的音量播放音樂狀況下,透過手機與朋友對話,電話另一頭表示並沒有聽見音樂的聲音;而在戶外也表示通訊很清楚,也沒聽見呼吸聲只有說話時才有聲音,其他狀況感覺就像我在電腦前一般。若極端的故意去刮、搓揉麥克風,另一端表示會聽到我在刮、敲東西的聲音,但並不會太過誇張,感覺很像我在另一邊處理東西,而沒有立即聯想到我在搞的對象是麥克風。可以想見這支麥克風也有另外的調整以針對各類玩家可能發生的狀況,也算是頗有用心。
另類玩法,與 Cloud II 結合?
對,既然 Cloud II 與 Cloud III 在 DAC 端都是 3.5mm 耳機孔,那是不是可以互相使用呢?
是的,而且認真來說,真的是可以給現有的 Cloud II 的用戶一個很好的樂趣。在後續的對比測試中也是直接透過 Cloud III 的 DAC 與 HyperX NGENUITY 使用插拔 3.5mm 耳機孔交叉垂直對比的,可以很清楚感覺到 Cloud II 屬於比較熱、中低頻豐滿而 Cloud III 則是比較輕盈淡雅的中立派;而後續再透過 HyperX NGENUITY 軟體的變化,Cloud II 也可以做出非常多樣化的風味,雖然他緊緻低頻厚的基底還是在那,但確實可玩性多了很多,而且擺脫不太常用到的 7.1 聲道模擬,而多了 DTS:X 在軟體端的變化,算是也算是給 Cloud II 增加一點好玩的地方吧?
總結
首先,隔了八年,再次摸到了「正代」HyperX Cloud 還是感到驚喜的,特別在外觀的鋁合金支架加工、人體工學部分,雖然沒有花甚麼筆墨,但其實我個人花了不少時間端詳把玩。
一開始初聽時那清湯般的聲響也讓我嚇到不知所措,雖然我知道 53mm 的單體要能做出這麼平均的聲響也是不容易,但這也太無味了!啊,結果裝上 HyperX NGENUITY 整個直接讓我愛不釋手! 即使只是調整到 Balance 模式,但打開 DTS:X 模式拿來聽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相當令人滿足的。
HyperX Cloud III 透過 HyperX NGENUITY 可以有非常寬大的調整範圍,配上其本身不錯的被動降噪設計能給予玩家極致的遊戲、娛樂體驗,而其多裝置對應部分,目前惟可惜手機、平板裝置因為軟體限制可能性,沒辦法支援音頻調控,不過若作為外出娛樂使用還是可行的。其精良的做工與 HyperX 家毋庸置疑的配戴舒適度與聲學堅持,若有機會好好體驗 HyperX Cloud III 定會擄獲你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