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ARM 公布 Bifrost 架構的 Mali-G71,但不少都不清楚他們的背景。

全球出貨量第一的 GPU 絕對是 Mali 莫屬。根據 ARM 的數據顯示,2015 年,一共有 7.5 億顆搭配 Mali GPU 的產品推出,但往前推到 2011 年,全球少於 5,000 萬顆。

不過,你知道 Mali 其實是 ARM 在 2006 年併購回來的一家公司嗎?

Mali 的辦公室位在挪威,在 ARM 併購之前,它原先名稱為「Falanx」。在 1998 年有由數位大學生成立,而 2001 年一款 Malaik 3D 的 GPU 原型產品想藉此進入 PC 市場,但很可惜,因為沒有足夠的支援,以至於產品無法進入量產,但他們開始吸引到部分投資人的目光。

6+mali+infographic

之後,他們發現行動裝置市場有著相當大的潛力,而且 IP 授權方式也有一定市場存在,因此開始轉向該領域發展。

除了原有架構縮小以符合行動裝置外,當然也覺得 Malaik 這個名字需要變動,因此出現 “Mali” 這個字眼。“Mali” 來自克羅地亞文,是其中一個創辦人 Mario Blazevic 提出。

從 Malaik 轉變為 Mali 之後,公司一款產品 Mali-55 被 LG 行動裝置採用。

在 2006 年 6 月 23 日,ARM 宣佈併購 Falanx。進入 2007 年,Mali-200 GPU 推出,這也是首款以 ARM 品牌推出的產品,之後則是 Mali-400,而這些都屬於 Utgard 架構產品。Mali 在 2010 年端出 Midgard 架構,這裡面第一款產品為 Mali-T604,爾後還有 Mali-T700 以及 Mali-T800 系列產品,其中 Mali-T880 最大可以到 16 核心。

加入 ARM 之後的 10 年,也就在今年,我們見到第一款採用 Bifrost 架構的 Mali-G71。相較於 16 核心的 Mali-T880,全新的 Mali-G71 可以到 32 核心,不論是表現或是架構設計更勝過於的 Midgrad 與 Utgard。

Mali 團隊手上產品除了 GPU 外,還有 Mali-V 以及 Mali-DP 系列產品,三者結合之後,形成 Mali Multimedia suite,並透過 ARM Frame Buffer Compression(AFBC)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以及優勢。

Source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