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玩家注意到今年一月 MSI 在 CES 展上藉由14款產品獲得十五項創新獎的殊榮,而其中一款名為 GM51 的電競滑鼠分外惹眼。
約莫在 2009 年那會,個人還是個重度的 FPS 玩家甚至加入了數個戰隊參加比賽。還記得,當時我們隊伍中有一位隊員買了當時某知名大廠號稱滑鼠貴族的無線電競滑鼠,大夥紛紛透過 Teamspeak 透露出羨慕的語音,但沒想到幾週後他還是換回了同廠的有線鼠引得大家分外的意外,他說:「真的太重了,實在拿不習慣,而且提鼠放鼠的感覺因為這個重量而感覺很不自在」我還記得我回他:「不會吧,有差那幾十公克嗎 ?」接著… 我用很便宜的價格從他手中收到我人生第一隻無線滑鼠。
後來的故事呢?答案就是我在那時開始了解了滑鼠的重量、配重的重要性,甚至變成了我後來寫滑鼠評測文章時會一再強調的項目。其實本文主角 MSI Clutch GM51 Lightweight Wireless 相較於上一代 GM41 重量多了十一公克(74g vs 85g),但其中的規格上的升級讓我們在這次的完整把玩後感受到了無比的誠意與強大,也無怪乎在 CES 展上,這把標榜清量的滑鼠再增肥十一公克後仍活得了創新獎。
相對於樸素的 GM41, GM51 嶄露出了 MSI 對於 ” 電玩競技 x RGB ” 的哲學,側面的 Diamond Lightgrips 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範本。 MSI 在防滑材質上賦予獨特的切角,讓滑鼠兩側具備優異的防滑手感下還能有絢爛的 RGB 燈效。
或許會好奇,為何 MSI 不做成更防滑的橡膠側面? 相信這個問題很多滑鼠玩家應該都知道原因了,而 MSI也在 GM51 上實行了他們的材料學魔法, Anti-Smudge Surface 這項技術以 UV 表面處理技術貫穿了整個滑鼠殼蓋,有著明顯不容易髒污跟染油的問題。 配上側邊的防滑材質,可以想像 GM51 即使用了兩三年也不會是一隻髒兮兮的落魄滑鼠才是。
MSI Clutch GM51 相對於 GM41 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握持的手感,這次採用了右手全面特化的設計,並且以經典的 IE、 DA 為基礎進行他們的詮釋,相較於較為低趴的前輩, GM51 有著較平緩的按鍵至鼠背角度,對於習慣貼合式握法的三指玩家來說會感受到無比的親切;而寬廣的右側止滑區域,因為輕度的外擴設計能讓二指玩家不用擔心小指無所適從,也因為止滑材質配上極輕的重量,再再提鼠放鼠的過程中相對於經典前輩們有著更直覺的操作回饋。
說到提放鼠,就一定得提到 GM51 這次的引擎— PixArt PAW-3395 ,這顆引擎有著 26000 DPI、650 IPS 、最高加速度 50g 以及簡報沒提到的8000 Hz 的回報率,而 Motion Sync 技術更讓這隻無線鼠的資訊回傳間格與滑鼠達到同步化,而在這些技術的總和下實現讓這隻無線鼠除了有高速的反應力外,還能有著絲滑的操作手感,相信會是許多對無線鼠略有感冒的玩家,再次擁抱無線鼠契機。
但筆者特地提到引擎這件事,還是因為提、抬鼠這件事,有打 FPS 的玩家應該會分外有感,最初是許多一起比賽的戰友都特別抗拒雷射鼠,而以老IE跟MX系列滑鼠特別受到歡迎,而後雷射引擎開始做到「不是那麼敏感」後,許多長時間比賽的玩家,都訓練出可以用不低的高度進行提鼠後快速放鼠的技能以及對滑鼠墊的挑剔。 筆者後來沒那麼常打 FPS 後,其實鮮少使用滑鼠墊,而是在平滑桌面進行操作,這也使得體驗一些雷射鼠後常常想到這件事,特別是後來高度越提越低,以至於常常想偶爾打打 CS:GO 時都會被自己雷到; GM51 則是在提鼠這一點讓筆者很驚喜,因為輕盈的手感跟極低的抬起感應,讓人感覺到的不是操作滑鼠,而是一件非常直覺、快意的事情,甚至會忘記自己正操作著一隻無線鼠。
GM51 提供的連線方式有有線、BT、2.4G 並且能在滑鼠底部切換使用。充電座本身有一個專利設計,就是配了一個 USB 插孔內置了支援 MSI Swiftspeed 的接收器,一般狀況下這個接收器安裝在充電座上讓充電座連接到電腦即可使用,也就是大家較為熟悉的一體式用法; MSI GM51 提供了第二種選項:充電座、接收器分開,這種設計讓玩家有了更多樣化的使用情境甚至是室內空間應用,特別是希望桌面能保持乾淨的玩家,充電座就可以考慮直接移動到旁邊的櫃子上,充電時還可以當作展示品呢(誤 。
充電座的充電效率並沒有明確標示,但官方給出 15 分鐘充電可提供長達 7 小時的遊戲時間,這點筆者也頗有感覺。而有著 550 mAH 電池容量且號稱能持續 150 小時遊戲時間得 GM51,要是突然面對沒電的狀況怎麼辦呢?
位於充電座底部的 USB 線就顯得非常重要了。MSI 很貼心的將 USB 頭設計成一個卡榫型態,玩家不用擔心在有線模式下線材容易鬆脫,同時進入了 MSI Snap Charging 的模式,15 分鐘可以達到 27 小時的遊戲時間,並且提供了過壓跟過流的保護措施,而這期間玩家還是可以繼續放心的遊戲的。
線材也是 GM51 讓人欣賞的地方。從最早的膠皮到後來的編織線,其實比較像是為滑鼠線提供了更耐的措施,但對於有線鼠的操作並沒有實質性的提升,以至於後來出現了滑鼠線架這類產品。
GM51 配備的 Frixionfree 線材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他非常輕軟、容易曲折但同時玩家在移動滑鼠時的各方阻力也極度的低,對於玩家來說絕對是最好的材質了。
在軟體的部分,依然是 MSI 引以為豪的全套整合軟體 MSI Center ,在滑鼠的設定項目中有著三個大項目,並且有三個配置文件可以取捨。按鍵的部分,即使 GM51 僅僅提供了五個按鈕,但每一個都可以自訂義特別是在右邊”動作”欄下有:多媒體、DPI以及巨集方面的選項,特別像是 FPS 玩家應會對於 MSI 將 DPI 切換設計在底部並且還有五個循環DPI設計的就可以考慮將 FPS 領域較少用到的側面兩鍵設定為 DPI 循環增加/減少,抑或是像筆者這樣:將其中一個按鈕甚至是滑鼠中鍵設定成 DPI 增或減,然後在五段 DPI 級別中設定成兩個至三個慣用級別即可。
而 MSI Speed Shift 算是一個方便玩家的黑科技了,透過簡單的三段控制功能,可以快速改變校正精度和移動距離精確度, 其中切換到 Gear 2 在打遊戲時就能感覺到與 Gear 1 的不同,而標榜為微操玩家設計的 Gear 3….只是能說不夠微操感覺不出具體差異。
提到 MSI 的電競周邊當然不能忽略他們家的 Mystic Light 燈效。包含自訂在內提供八種模式,並且燈光方向、速度、亮度都可以由玩家自行決定,在自訂的部分提供了左右兩側以及鼠背燈光的效果,可以做到三個方向完全獨立調整並且自定義顏色,對於喜歡隨時改變顏色換個心情的玩家,GM51 的可玩性真的很高。
而若你是一個不大喜歡 RGB 表現,但又好奇於 RGB 對於遊戲體驗能帶來甚麼幫助的玩家,那麼遊戲同步功能就值得你一試了!在支援的遊戲下若你有全套 MSI 周邊會隨著遊戲內發生的事件進行顏色上的表達,對於喜歡感受聲光效果的玩家是莫大的幫助,而這些顏色的提示也能讓硬核玩家透過燈光表示來快速判讀當前狀況。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GM51 是一隻各方面都勻稱成長並且在使用體驗上有著非常好回饋的滑鼠,真的要挑毛病只有一開始剛拿到時不免埋怨他 DPI 控制居然是位於底部的單一按鈕,但在上面講的解決方案後,就真的是非常殺手級的滑鼠產品。過往有一批滑鼠,想著以配重砝碼的方式去解決手感上的問題,還有一些鼠選擇將自己加重到一定程度來表達質感,不過經過 GM51 的提點後,或許最好的方式還是輕量化吧?或許 GM51 沒有 GM41 來的輕,但筆者在使用重量差不多的 GM51 有線版時,真的是對那十克的差異感受輕微,反倒是兩隻滑鼠有著相當的實力而分不太出來。
是的,有線版並沒有比較差,而是旗鼓相當。 對於有預算需求且對於無線鼠並沒有特別熱衷的玩家,GM51 有線版其實足矣,同樣的輕量、超滑順的純 PTFE 鼠腳、強大的燈效、一樣的雷射引擎配上那真的沒話可說的線材,GM51 有線版達到了不錯的性價比也足見 MSI 對於這款新世代滑鼠的用心程度;而對於 GM51 Wireless 無線版,再多了九百至一千元的價差上能享受到對應兩個裝置(藍牙、2.4G)的無線能力還能多一條線實現三裝置共用滑鼠的能力,光這點就足夠吸引常常需要跨電腦、平台工作的筆者了。
不論電競與否,GM51 都確實達到了日常輕鬆易用而遊戲時又能給予滿檔性能的好滑鼠, 或許 GM41 已經足敷許多電腦使用者的需求,但若可以 GM51 帶來的升級已經不是這十一公克可以形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