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不僅是 Ryzen 5000 系列 CPU 超越對手,Radeon RX 6000 系列更透過 Infinity Cache 邁開大步,紅色煙霧一時之間薰得藍綠陣營喘不過氣?!
雖然 COVID-19 搞得全球 2020 年烏煙瘴氣,不過今年對於 AMD 而言是個相當不錯的一年,從 Ryzen 4000 系列在筆電市場攻城掠地,再到 Zen 3 微架構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一舉超越競爭對手,補足過去經常被人更詬病的單核心 / 單執行緒效能,年底更推出支援 DirectX 12 Ultimate 的 Radeon RX 6800 / 6800 XT / 6900 XT 顯示卡,重回高階顯示卡市場。
為了讓大中華區的玩家能夠更了解 Radeon RX 6000 系列顯示卡的優勢,近日 AMD 派出 Frank Azor 完整說明該系列顯示卡的特色。Frank Azor 為 Alienware 的共同創辦人,目前於 AMD 擔任遊戲解決方案架構長,由原本就相當孰悉電競硬體的玩家親上火線說明,可說是相當貼近使用者的作法。
▼ Frank Azor 目前為 AMD 遊戲解決方案架構長,亦是業界相當知名的 Alienware 共同創辦人(Alienware 目前已被 Dell 收購,作為旗下電競品牌)。
▼ Radeon RX 6000 系列甫推出就獲得全球超過 100 個獎項。
▼ Radeon RX 6000 系列除了提供更高的 FPS 數值、提升畫質、降低反應延遲,更與 AMD 處理器和晶片組形成完整的生態系。
新增 RT 單元與 Infinity Cache
前一世代 Radeon RX 5000 系列已經用上業界數一數二先進的 TSMC 7nm 製程,因此 RDNA 2 架構的 Navi 21 晶片設計除了簡單、暴力地將 CU(Compute Unit)翻倍至 80 個,更要從設計手法解決 RDNA 架構所遇到的問題。其中之一為吸收 CPU 團隊經驗,替 Navi 21 添加 128MB Infinity Cache,解決外部記憶體頻寬和內部 L2 快取命中率不佳的問題,並調整內部線路提升運作頻率,達到每瓦效能相較 RDNA 提升 68%!
另一方面,原本 Radeon RX 不僅缺乏硬體光線追蹤執行單元,就連 VRS(Variable Rate Shading)功能也比不上 Intel 代號 Ice Lake 處理器內建的 Gen11 GPU,此次 RDNA 2 完全補齊,達到支援 DirectX 12 Ultimate 功能集的目標,於每個 CU 添加 1 個 RT 單元,更替其餘功能集調整晶片內部結構。
▼ Radeon RX 6900XT 的 CU 數量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翻倍,卻可繳出 2.2 倍的效能,主因來自運作頻率提升以及新導入的 Infinity Cache。
▼ 導入 Infinity Cache 受益良多,相較 RDNA 可提供更高的能源效率比值,也無須如同競爭對手用上比較熱又比較貴的 GDDR6X,即可餵飽 80 CU。
▼ 新增設的 RT 單元和內部結構調整,讓 RDNA 2 支援 DirectX 12 Ultimate,亦可透過原先的 FidelityFX 強化遊戲體驗。
▼ 目前 AMD 以 Navi 21 晶片設計推出 3 款產品,分別為 Radeon RX 6800(60 CU)、Radeon RX 6800 XT(72 CU)、Radeon RX 6900 XT(80 CU),各款均配備 128MB Infinity Cache 和 16GB GDDR6。
CU 數量翻倍、128MB Infinity Cache、16GB GDDR6、增添 RT 單元等關鍵因素,讓 Radeon RX 系列顯示卡重回高階市場,不僅在 1440p 解析度提供突破百張的運算效能,有助於玩家於線上競技類遊戲取得勝利,廣設 16GB GDDR6 亦可於 4K 解析度、最高畫質獲取 60FPS 以上的表現。當然,DirectX 12 Ultimate 重點之一就是光線追蹤的支援性,最平價的 Radeon RX 6800 可於 Dirt 5 1440p DXR 開啟時,繳出平均 74FPS 的成績單。
▼ 由於主機板晶片組支援 Smart Access Memory 的 AGESA UEFI BIOS 版本已經遞交給主機板廠商,這次 AMD 提供開啟之後的效能表現,1440p 可達 100FPS~200FPS 以上。
▼ Radeon RX 6800 以上均具備 16GB GDDR6 記憶體,於 4K 解析度開啟最高畫質選項也沒問題。
▼ Ray-tracing 硬體光線追蹤單元導入至 RDNA 2 架構,1440p 最高畫質連 Radeon RX 6800 也跑得動。
AMD 自然也沒有放棄大肆宣傳 16GB 記憶體的好處,能夠預先替未來 3A 級遊戲大作預先準備,讓 Radeon RX 6800 / 6800 XT / 6900 XT 比較不容易被時間淘汰。另外大容量記憶體對於影視創作也有幫助,Radeon RX 6900 XT 與先前具備 16GB HMB2 記憶體的 Radeon VII 相比,運算繪圖毫不遜色。
▼ 隨著 3A 遊戲大作畫面越來越精緻,對於記憶體容量要求也隨之增長,Radeon RX 6800 / 6800 XT / 6900 XT 全線搭載 16GB GDDR6 記憶體。
▼ 與前次同樣強調影視內容創作的 Radeon VII 相比,Radeon RX 6900 XT 運算效能增加許多,變相地向遊戲族群以外的創作族群招手。
▼ FidelityFX 其中 1 個功能為對比適應性銳利化功能,可強化畫面品質。
▼ RDNA 2 導入 RT 單元支援硬體光線追蹤運算,畫面為光線追蹤陰影特效示範,圖中物體的陰影會因為火球(光源)移動而動態改變方向。
3A 平台優勢
Frank Azor 接下來就談到 CPU、Chipset、GPU 的整體優勢,軟體技術部分,Radeon RX 系列顯示卡提供 FreeSync、Radeon Anti-Lag、Radeon Boost 功能,FreeSync 即為與顯示螢幕搭配的動態更新率,Radeon Anti-Lag 則是讓整條繪圖管線 / 流程,CPU 不要跑得太前面,藉此讓電腦系統能夠更快地向玩家操作做出反應,Radeon Boost 則是偵測玩家的畫面操作,快速移動時動態降低解析度,提升 FPS 表現。
▼ FreeSync、Radeon Anti-Lag、Radeon Boost 功能都是針對硬派玩家所開發的功能,適合線上多人競技遊戲使用。
無論是綠色陣營或是紅色陣營,近幾代產品均相當強調所謂的「公版卡」設計,Radeon RX 6800 / 6800 XT / 6900 XT 也不例外,這 3 款其實都使用同張電路板設計,但在細部用料有所調整。以最高階 Radeon RX 6900 XT 為例,使用 14 層電路板,其中有 4 層以 2oz 銅箔規格製作,主要用以傳遞電流,最高則安排 16 相降壓設計(多個主要電源迴路加總)。
▼ AIB 設計當然也要拿出來說嘴一下,多相位降壓、多層電路板對於高階產品來說是必要的,但是散熱器也相當用心設計。
▼ Radeon RX 6800 / 6800 XT / 6900 XT 散熱器並不只是照顧顯示卡而已,亦考慮到機殼內部的空氣對流方向以及電源線材的安排。
▼ 相對於綠色陣營需要使用第三方軟體超頻,AMD 直接將該系列功能整合進入驅動程式,Radeon RX 6000 系列更多出 Rage Mode 狂暴模式,直接啟用即可享受更高的效能。
▼ Adrenalin 2020 驅動程式版本提供 GPU、記憶體頻率調整、電壓調整、功耗上限、風扇曲線等選項,比較特別的是還能夠調整記憶體時序參數。
說到 3A 平台,近期比較重大的功能改進為 Smart Access Memory,雖然是 PCIe 開放標準 Resizable BAR 功能,但 AMD 已針對自家平台處理器、晶片組、顯示卡,甚至是驅動程式完成最佳化作業。開啟這個功能之後,Forza Horizon 4 於 4K 解析度最高畫質得利最多,FPS 提升幅度達 14%。
▼ Smart Access Memory 以 PCIe 其中 1 項 Resizable BAR 功能為基礎,針對 AMD 自家 3A 平台進行最佳化。
▼ 啟用 Smart Access Memory 功能,多款遊戲均可見到 FPS 張數表現成長。
目前 Radeon RX 6000 系列各款 AIB 市場開賣建議售價,分別為 Radeon RX 6800 美金 579 元、Radeon RX 6800 XT 美金 649 元、Radeon RX 6900 XT 美金 999 元,配合 AMD 過往的市場策略,也會不時地推出買產品送遊戲的活動,遊戲價格換算下來,顯示卡本體可謂是打到骨折,玩家們可以細心比較再入手。當然,各合作廠商的自製卡系列即將上市,可以想像釋放功率上限的版本,效能有望往上推進。
▼ Radeon RX 6000 系列首賣價直指競爭對手而來,消費者也期望更多選擇可以快遞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