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 BTF 顯示卡讓使用者有著更多的選擇性。

與 GIGABYTE STEALTH 和 MSI Project Zero 隱藏式 12V-2×6 接頭不同的設計,ASUS 的 BTF 設計要更為的簡介,以及具有前瞻性設計;ASUS BTF 系列顯示卡在 GeForce RTX 40 系列時,採用 GC-HWPR 設計方式,打破了所有人對於顯示卡只能透過傳統 8 PIN,或者是 12V-2×6 接頭的觀念。

ASUS 的 GC-HWPR 走到現在也已經 1 年多,陸續可以見到其他品牌加入,如 Sapphire 在 Computex 2025 展出採用相關設計的主機板與顯示卡。

只是在台系品牌方面,除了 Sparkle 在 Computex 2024 展出一款採用 GC-HWPR 接頭的 Intel Arc A770 外,其他品牌的包袱顯然太大,以至於在導入時有著不小內部壓力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方面,ASUS 更新了其 GC-HWPR 設計,捨棄過去的一體式設計,改採用分離式設計,可以讓使用者在選擇主機板時更為便利,不再因為沒有想要的 BTF 主機板而煩惱。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ASUS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90 BTF 顯示卡。

新一代的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90 保留了 12V-2×6 接頭,至於 GC-HWPR 採用外接式設計,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否需要搭配 BTF 主機板,畢竟現階段的 Extreme 系列主機板並沒有 BTF 設計。

ROG Astral 是 GeForce RTX 50 系列才開始推出的系列,其位階更接近 ROG Matrix,高於過去我們已經見慣的 ROG Strix 系列顯示卡。甚至,我們可以用純血 ROG 來形容它,因為 ROG Matrix 並不是每一個 GPU 世代都會推出的系列,但恰好在 GeForce RTX 40 與 GeForce RTX 50 世代都能見到 ROG Matrix 系列顯示卡的身影。

4 風扇設計的 ROG Astral 雖然不是第一款採用 4 風扇設計的顯示卡,但這樣的設計卻打破了不少傳統。

延續著 ROG Matrix GeForce RTX 5090 的設計理念,在成本有著一點考量的前提之下,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 系列在外觀設計下了相當多的功夫。

與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 最大不同在於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90 保留了 12V-2×6 接頭。

至於 GC-HWPR 則是改採用子卡,在沒有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搭配更多主機板,包含其他品牌的產品;GC-HWPR 子卡與 12V-2×6 轉接線,可以在顯示卡的彩盒內尋獲。

除了分離式的子卡設計外,原則上 GC-HWPR 的設計並沒有太大不同。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90 BTF 顯示卡提供 3x DisplayPort 2.1b + 2x HDMI 2.1b 供使用,但顯示卡實際上只能支援 4 組螢幕輸出。

相較於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BTF,全新的 ROG Astral GeForce RTX 5090 BTF 顯示卡要更為合宜許多。其原因就在於我們一直強調的,12V-2×6 接頭保留,並將 GC-HWPR 設計為子卡型態,讓使用者在選擇主機板的時候,能夠有著更多的選擇性,並不會因為沒有 GC-HWPR 而被限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