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羅大眾來說,簡單易用而且美觀容易擺設,應該是比典型產品來得有吸引力。
源自美國的網通品牌 Ubiquiti Networks,前些年藉由商用產品進入台灣市場,或許有少數人曾聽聞過吧。其家用產品線 AmpliFi 系列,融合簡單易用、小而美等設計理念,Ubiquiti Networks 正著手研議引進台灣銷售的可行性。官方提供我們 AmpliFi Instant 樣品,這是結合 Mesh 功能的無線路由器套裝產品,讓我們得以首度親自體驗 Ubiquiti Networks 的設計巧思。
AmpliFi Instant 又稱為 AmpliFi Instant Mesh System,是由 AmpliFi Instant(單獨銷售版本稱為 Instant Router)雙頻無線路由器,搭配 AmpliFi Instant MeshPoint 構成,美國官方參考售價為 179 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5,530 元)。AmpliFi Instant 揉合極簡美學設計,主、子機都是潔白小方塊樣式,尺寸同為 99.5 x 97.8 x 33.05mm、重 215g,巴掌大小除了容易擺放,也可以輕易融入居家環境擺設。
AmpliFi Instant 額外具備 1.21 吋灰階電容式觸控螢幕,160 x 64 解析度可以顯示操作指引、狀態等圖文訊息,方便使用者快速掌握運作狀況。此外底部還配置了 LED 燈光,那白色發光效果猶如氣氛燈,瞬間提升了對它的好感度。
其主要規格設置為 IEEE 802.11ac / n / a / b / g、5 / 2.4 GHz 雙頻、2 x 2 內置天線,無線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分別為 5GHz 頻段 867Mbps、2.4GHz 頻段 300Mbps,是符合一般居家使用需求的主流規格。而其乙太網路僅有 2 組 Gigabit 規格連接埠,也就是 WAN 與 LAN 各 1 組,屬於傾重無線化應用的導向。
有意思的是,其電源輸入採用 USB Type-C 端子,本身設定需求為 9V,而其變壓器支援 5 / 9 / 12V 電壓輸出。AmpliFi Instant 機構設計就是如此簡單、美觀,實際使用唯一還可能會動用到的地方,或許是底部正中間那顆重置按鈕吧。
AmpliFi Instant 採用內置式無線網路天線,理論訊號強度會不如外接高增益天線的機種,因此 Ubiquiti 設計了 AmpliFi Instant MeshPoint 來搭配組合,利用 Mesh 架構擴展訊號涵蓋範圍、強度。除了本質核心與拿掉 WAN、觸控螢幕等理所當然的差異,AmpliFi Instant MeshPoint 其餘規格設計配置都和 AmpliFi Instant 如出一轍,且保留了 LAN 來增進運用彈性。
整套 AmpliFi Instant 除了美觀、小巧、討喜,設計理念同時強調簡單、設定快速、易用,初始化設置得以透過 Apple 或 Google 系統的 App 來進行,官方宣稱最快只要 2 分鐘即可開始上網。
AmpliFi Instant 就定位完成線材連接並通電開機,留意 AmpliFi Instant 主機端出現使用 App 訊息,即代表已經能透過手機連上它所建立的臨時無線網路。接著選定裝置建立無線網路 SSD / 密碼,並且設置網際網路連線方式等,確實三兩下就能完成關鍵設定、透過它來上網。另外是我們所試驗這套 AmpliFi Instant,其 Mesh 端子機部分亦無需手動加以設定,在初始化過程中會自動完成連結。
Ubiquiti Networks AmpliFi Instant-1
以 App 為基礎來看其介面與設定彈性,在主畫面點選 AmpliFi Instant 或 AmpliFi Instant MeshPoint 圖示,可以進入各自的設定細項內。細項首先吸引到我們的是「LCD AND LED」選項,其 LCD 與 LED 除了能夠自訂亮度,還能在「Night Mode」項目以時間為條件,讓它自動關閉以避免在就寢後造成光害。至於在主畫面點選連線裝置時,它可以設定連線最佳化組態,有標準、影音串流、遊戲等 3 種優先權選擇,這點倒是出乎我們預料。
Ubiquiti Networks AmpliFi Instant-2
由於設定項目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我們取幾個觀察到的點來說說,其網路部分並沒有 MAC 位址篩選設定功能,而且 5 / 2.4GHz 無線網路沒得調整訊號功率、關閉排程。依據產品設計理念來說,猜測是基於產品目標消費族群差異因素,力求簡單、易用而捨去一些進階功能。至於子機 AmpliFi Instant MeshPoint 設定大同小異,可任選 Mesh 骨幹使用 5 / 2.4GHz 無線網路或乙太網路,前面提到的 LED 燈光同樣可以調整之。
Ubiquiti Networks AmpliFi Instant-3
其餘主要大選單部分,在「Performance」內可以查看總和網路存取量,以及各個連線裝置所占用頻寬,而「Guest」得以自訂訪客連線數量,並且快速分享該 SSID、開 / 關、進行設定。至於「Family」並不難想像,可以建立網路存取權限群組,以周間、時段、裝置等條件來控管連線上網。附帶一提,即便是韌體更新作業,也能輕鬆快速地同步完成兩端裝置更新。
Ubiquiti Networks AmpliFi Instant-4
最後我們捨棄了筆電,利用手機來牛刀小試 AmpliFi Instant(Sony Xperia XZ Premium),種種因為、所以就不贅述之,總之我們認為這何嘗不是更為貼近多數人使用習慣與需求的方式。最大阻礙反而是聯外寬頻線路頻寬,同樣基於種種因為、所以,所使用的中華電信光世代只有區區 35M。我們先將 AmpliFi Instant MeshPoint 關閉,取得近端連線的連線參考速率資訊、Fast.com 測試連線數據作為基礎,就數值而言自然都十分理想。
而後走到個人經驗中的訊號薄弱位置(其實就個人房間的電腦設備集中處,到房子出入口陽台,簡單來說是兩牆 / 門之隔),手機端顯示連線速度剩下 13Mbps、Fast.com 測得結果 6Mbps,這都在個人預期之中。之後將 AmpliFi Instant MeshPoint 放置在兩地之間(個人房間門外,各門維持關閉),有了 Mesh 無縫接軌的訊號強度改善極多,連線參考速度概略而言是有近端的 2/3,而 Fast.com 實測速度也相差不多(基於正常測試誤差幾乎可視為相當)。
Ubiquiti Networks AmpliFi Instant-5
簡單試用下來,AmpliFi Instant 帶給我們的使用體驗,是新鮮、有趣、具備互動感或說即時性。儘管我們呈現的觸控螢幕畫面極為有限,但是它從初始化設定階段開始就能提供輔助資訊,如連接線材提示、網際網路錯誤、……等。至於在日常除了充作時鐘,按壓螢幕也能得到網路 IP、連線裝置數量、封包傳輸量、連線速度、線材連接等即時資訊(點觸螢幕循環切換),完全無須透過 App 就能掌握到。
至於在可設定項目與彈性部分,我們認為就針對普羅大眾設計這導向而言,功能性是足敷使用而且確實簡單、易懂。不像有些品牌產品固然也強調簡化,然而某些項目的設定方式卻囉嗦、繁雜了點,甚至讓人有點傻傻分不清。總和而言,我們對於 AmpliFi Instant 是感到滿意、有些愛不釋手,就看 Ubiquiti Networks 實際引進銷售價格,能否造福講究品味生活的消費群族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