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3.1 連接埠、DDR4 記憶體、M.2 插槽與 PCIe Gen 3,這是 AMD 回應高階玩家的一個開始。

其實我們相當清楚,以上講的東西,在 “牙膏王” Intel 這家 x86 架構處理器龍頭所推出的平台上,早已司空見慣。然而,對於 AMD 這個 “簡報王” 近年來的種種,或許真的可以用 “重返榮耀” 形容這次 Ryzen 處理器的推出。

面對著 “牙膏王” 近年的一些做法,可能主機板廠往往有苦,但卻只能埋在心裡。畢竟 AMD 產品的詢問度每況愈下,不僅主機板廠沒信心,就連 AMD 鐵粉都無法掏錢出來支持。

端出全新的 Ryzen 處理器後,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有所變化。

2015 年,我們開始知道代號 Summit Ridge 的 AM4 腳位平台,當時也確定這個平台會支援 DDR4 記憶體、PCIe Gen 3 以及 USB 3.1 連接埠這些在 Intel 平台已經是基本盤的規範。不過,相關架構處理器,也就是 Zen 是在 Computex 2016 上公佈。

Summit Ridge 平台的 Zen 處理器架構在 Computex 2016 活動公佈後,市場陸續不少消息傳出。

跟著在 2016 年 12 月底,Summit Ridge 平台的架構處理器確認會以 Ryzen 為名,在 2017 年推出市場。

在正式發表前夕,市場上的聲音持續不斷,不管是重返農藥,或者是重發榮耀,現在 AMD 的 Ryzen 處理器終於端出,這應該是 AMD 渾渾噩噩數年後,第一款以效能為導向的產品。在 Ryzen 之前應該是 FX 系列處理器,但這系列處理器架構,在後期已經無力與 Intel 的平台對抗。

期間,AMD 推出不少強調 GPU 表現的 APU,從產品定位來看,並非不好,只是產品導向的市場告訴我們,AMD 的 APU 失敗了。

消費者想要處理器表現好的處理器更勝於帶有不錯 GPU 表現的 APU。

當然,AMD 並沒有因此才放棄 APU 市場,預期在 2017 下半年應該可以見到產品代號 Raven Ridge 的 AM4 腳位 APU 平台推出。

同樣使用 Zen 處理器架構,AM4 腳位的 APU 產品應該也會讓人有所期盼。

相較 Excavator 處理器架構,全新的 Zen 會有著 52% 的成長,如果沒有成長,那推出市場應該會被麻煩;AMD 也預期 Zen 處理器架構除了用在桌上型電腦外,還能運用到筆記型電腦以及超級電腦上(產品代號 Naples)。

只是,相較於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者是說超級電腦這塊領域更重視生態系統,在 Naples 正式發表前後,不知道 AMD 會有什麼動作。

Zen 處理器架構的 Ryzen 系列處理器最高為 8 核心(core)配置,而每顆核心擁有 2 個執行緒(threads),也就是所謂的 SMT。

SMT 可以強化 Ryzen 處理器在 Cinebench R15 的表現。

4-way 的 64K I-Cache 與 8-way 32K D-Cache,但更重要的是 L2 與 L3 Cache。

就完整的 Ryzen 處理器,每顆核心擁有 8 way 的 512K L2 Cache(4MB),而每個 CCX(CPU Complex)則是擁有 8MB 的 L3 Cache(共 16MB)。

如果對 Zen 處理器架構想更深入了解,可以參閱 AMD 提供的簡報。

[slideshare id=72835158&doc=amdryzentechday-architecturekeynote-170305205007]

第一款處理器,當然就是 AMD Ryzen 7 1800X 的測試,而我們搭配的主機板是 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

Ryzen 7 1800X 建議售價 499 美元,基本時脈為 3.6GHz,屬於一款 8C16T 的產品;若對應到 Intel,那它將會是建議售價為 1,089 美元的 Core i7-6900K 處理器。Intel Core i7-6900K 屬於 Broadwell-E 平台,在 2016 年 Q2 發表,採用 14nm 製程,基本時脈為 3.2GHz,與 Ryzen 7 1800X 相同,是一款 8C16T 的處理器。

跟著就是與 Intel Core i7-6900K 的數據比較。

在以 CPU 為主的測試數據之後,我們看看搭配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 Edition 的測試。

接下來是 PCMark 8 與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9.0 的綜合性測試。

最後是儲存部分的測試;我們這裡使用 OCZ Vector 180 480GB 作為主系統碟。

AMD Ryzen 7 1800X 搭配的是 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至於 Intel Core i7-6900K 則使用 ASUS ROG 的 Rampage V Edition 10 主機板;不管 AMD 或 Intel 平台,我們都以 DDR4-2400MHz 8GB x 4 進行測試。

數據有輸有贏,畢竟每一個測試軟體都擁有自己的特性,好比支援多核心處理器,或者是以高時脈為主。

8C16T 的 Ryzen 7 1800X 在核心數量與 Intel Core i7-6900K 相同,但這兩個平台建構成本差異不小,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若是從測試數據來看,現階段建構 AMD Ryzen 平台似乎更具吸引力。如果入手一般正常使用,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是記憶體相容性部分可能要稍微留意。可能會有人遇到 Bug 的情況,但我們測試過程中,鮮少碰到較大的 Bug,同時主機板 BIOS 更新至最新版本後,一些情況也跟著消失。

如果預算不足,卻想要入手 Ryzen 平台玩玩,那麼可以等到 4 月 11 日的 Ryzen 5 系列處理器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