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導體需求降溫的情況下,兩大 x86 處理器大廠做出了完全相反的決定,一個是營收暴增,降價求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另一個是因為市場狀況嚴苛,為了確保營收不再下滑,只能忍痛漲價。

先不說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決定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大家應該可以猜到,降價的是誰,漲價的又是誰。

從兩家的財報可以看出,AMD 過去一年可以說賺到口袋滿滿,最新財報營收年增超過 7 成,全年營收有望增加 60%,Intel 則是虧一屁股,第二季營收年減 22%,不論在消費性產品或者是伺服器產品,都被 AMD 迎頭趕上,就連市值也被 AMD 超越。

也因為 AMD 營收與獲利能力大增,降價也就成為進一步獲取市占的最佳手段,根據其最新公布的建議售價,最高階的 Ryzen 9 7950X 降價了 100 美元,為 699 美元,相當於降價 13% 左右,次低階的 R7 7700X 則是降價 50 美元,其餘與上代維持一致。與之相對的,Intel 13 代處理器建議售價平均都上漲了 17% 左右,根據加拿大經銷售洩漏出來的消息,最高階的 Intel Core i9-13900K 建議售價達到 725 美元,比 Ryzen 9 7950X 稍貴。次高階的 Intel Core i9-13900KF 則是 695 美元,最低階的 Intel Core i5-13600KF 則是 329 美元,與其對應,且性能更強的 AMD Ryzen 5 7600X 則是 299 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二者成本結構的差異恐怕才是降價與漲價決定的根本原因。

AMD 長期與 TSMC 合作,雖然其代工成本不低,但良率也高,產能也有保障,而 Intel 雖然在產能方面也有明顯趕上,但良率一直以來都是市場搞不清楚的黑數字。一般認為,Intel 代工成本恐怕要比 TSMC 更高,加上 Intel 研發投入也更高,這讓 Intel 總體成本更難與 AMD 競爭。再加上新一代的處理器產品,AMD 已經用上小晶片(Chiplet)技術,整體成本得以進一步下降,Intel 則是要到 14 代處理器才會引入小晶片,這也更讓 Intel 難以仿效 AMD 的降價手段。

另一個關鍵因素則是,TSMC 雖然產能仍然相當滿,但因為整體景氣轉壞,部分晶片產能需求已經降低,業界甚至傳出 TSMC 為了省電要關閉數台 EUV 機台的聲音,雖然所佔比例不大,但也代表需求過剩的狀況也正在發生。

目前已經成為 TSMC 第二大客戶的 AMD,在 7nm 與 5nm 仍有龐大的代工生產需求,這也代表 AMD 對 TSMC 議價能力也相對增加,因此取得更優惠的代工成本也不在話下。

Intel 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預告要漲價,AMD 則趁機加碼降價,增加產品吸引力,這對於 Intel 而言,壓力也就更大了,畢竟,二者產品在絕對性能相當接近的情況下,能提出更優惠價格的一方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更大。同時,AMD 仍有殺手鐧還未使出,其增加 3D V-Cache 的強化版本可能會在 2023 年初公布,而得益於小晶片設計,AMD 核心數量要再增加也很有機會,相較之下,Intel 第 13 代 Core 產品仍採用傳統設計,就很難擁有類似的設計與生產彈性,也因此,我們也認為,AMD 這邊還有相當大的市場策略操作空間,但 Intel 這邊就相對捉襟見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