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進一步了解 Zen 5 與 Zen 5c 的差異,還有 Zen 5 的一些細節。

Ryzen AI 300 與 Ryzen 9000 系列處理器預計在 7 月底正式亮相,這 2 款採用 Zen 5 處理器架構的產品也預計在 7 月底陸續登場。

早前,我們已針對 Zen 5 處理器架構撰寫了一篇「同步提升執行單元數量與寬度,AMD Zen 5 微架構深度旅遊」的文章介紹 Zen 5 處理器架構,而 AMD 在這之後再釋出更深入的 Zen 5 處理器架構內容供我們參考。

在這份簡報中,AMD 更深入的介紹 Zen 5 與 Zen 5c 處理器架構的差異,我們可以知道 Zen 5 與 Zen 5c 是異構晶片(Heterogeneous SoC)設計,但 2 者的 IPC 沒有任何差異。

Zen 5 主要在 1T 部分(Single Thread)進行強化,除了為每顆核心提供更大的 L3 外,同時也提供更高的時脈,至於 Zen 5c 部分則是為可擴展性(Scalability)進行設計,所以追求的是電源效率表現,至於最大時脈與每核心的 L3 都不是其所追求的事情。

簡單來說,Zen 5 追求的是效能、表現,至於 Zen 5c 是為了可擴展性為目的進行設計,所以追求的是效率。

AMD 也提到 Zen 5 處理器架構的指令集架構(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ISA)。

同時,AMD 也清楚地列出 Zen 4 與 Zen 5 處理器架構的差異,這圖表可以非常清楚地見到 Zen 5 到底在那些部分做了提升。

從簡報中的另一張圖片可以見到 Zen 5 處理器架構,其每一顆核心中的 L2、L3 部分進行了強化。

Zen 5 處理器架構已經在 Granite Ridge 與 Strix Point 導入,前者是桌上型電腦用的 Ryzen 9000 系列,後者當然就是筆記型電腦用的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可以見到 Granite Ridge 屬於同質架構(Homogenous Architecture),而 Strix Point 是異質架構(Heterogenous Architecture)。

未來,我們也會在 Data Center 用的 EPYC 處理器與嵌入式產品上見到 Zen 5 或者是 Zen 5c 處理器架構。

Strix Point 的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除了 Zen 5 處理器架構外,還整合了 RDNA 3.5 GPU 架構與可以提供最高 50 AI TOPS 表現的 XDNA 2 架構 NPU。

Granite Ridge 的 Ryzen 9000 系列處理器最高擁有 2 顆 32MB L3 Cache 與 8C16T 的 CCD 配置。

總結來說,相較於 Zen 4 處理器架構來說,新的 Zen 5 處理器架構設計有著一定幅度的強化,雖然我們沒法在核心時脈部分見到,至於效能差異上,我們會在後續的實測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