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 架構處理器在 Ryzen 7 系列之後,現在輪到 Ryzen 5 系列處理器登場。

千呼萬話始出來的 AMD Zen 架構處理器在 3 月正式上場,初期以 8C16T 的 Ryzen 7 1800X、1700X 與 1700 為主,而跟著到了 4 月份,主流的 Ryzen 5 系列處理器正式上架販售。

Ryzen 5 系列處理器有 4 款產品,其中以這次測試的 Ryzen 5 1600X 最高階。

與 Ryzen 5 1600X 一併販售的處理器還有 Ryzen 5 1600、Ryzen 5 1500X 以及 Ryzen 5 1400 等產品。

169 美元,Ryzen 5 1400,4C8T,3.2GHz / 3.4GHz(Boost),65W with Wraith Stealth;
189 美元,Ryzen 5 1500X,4C8T,3.5GHz / 3.7GHz(Boost),65W with Wraith Spire;
219 美元,Ryzen 5 1600,6C12T,3.2GHz / 3.6GHz(Boost),65W with Wraith Spire;
249 美元,Ryzen 5 1600X,6C12T,3.6GHz / 4.0GHz(Boost),95W;

可以見到處理器核心數差異、TDP 以及時脈不通,而這也影響了產品本身的定位與定價。

就 AMD 提供的零組件來看,他們希望 Ryzen 5 系列處理器搭配 100 美元上下的 B350 晶片主機板進行測試;至於我們收到的主機板則是來 Gigabyte,型號為 GA-AB350-Gaming 3。

B350 晶片的 Gigabyte 的 GA-AB350-Gaming 3 主機板屬於 Socket AM4 主機板,相容 Ryzen 3、5、7 系列處理器,並支援 DDR4 記憶體,其他的如 M.2 插槽也可以在主機板上見到。至於 U.2 的話,說句實話,這 100 美元左右的板子還要求 U.2 是否有點過分。畢竟,絕大部分使用者並不會選擇 U.2,而會以 M.2 或 SATA 6.0Gbps 的 SSD 為主。

雖然沒有 U.2 這個選項,但 GA-AB350-Gaming 3 這張主機板仍保有時下最流行的種種「RGB」功能… 並可以透過 RGB Fusion 控制。

I/O 部份保留了 PS2 插槽,並擁有 HDMI 1.4 與 DVI-D 兩個訊號輸出端子,但 Ryzen 5 與 Ryzen 7 並未內建 GPU,因此不適用。

Ryzen 5 1600X 屬於 6 Cores 12 Threads 產品,基本時脈為 3.6GHz,而 Precision Boost 則是可以到 4.0GHz;Ryzen 5 1600X 是一顆 TDP 95W 的處理器。原則上,Ryzen 5 1600X 應該與同是 6 Cores 12 Threads 的 Intel Core i7-6850K 比較,但 3.6GHz 的 Intel Core i7-6850K 在測試時出現一些問題,導致我們需要重新測試,因此我們這裡以 8 Cores 16 Threads 的 Intel Core i7-6900K 作為一個參考,之後我們會補上 Ryzen 5 1600X 與 Intel Core i7-6850K 的測試數據比較表。

Intel Core i7-6850K 與 Intel Core i7-6800K 雖然同為 6 Cores 12 Thread 處理器,但時脈的差異外,更大的不同在 PCIe Lanes 部份;3.6GHz 的 Intel Core i7-6850K 為 40 條 PCIe Lanes,而 3.4GHz 的 Intel Core i7-6800K 則只有 28 條 PCIe Lanes。

不管是 3.2GHz 的 Intel Core i7-6900K、3.4GHz 的 Intel Core i7-6800K 或者 3.6GHz 的 Intel Core i7-6850K 都是 14nm 製程與 140W TDP。

在 Intel Core i7-6850K 的比較數據出爐前,我們先不針對它做出任何結論,但就如 AMD Ryzen 7 般,Ryzen 6 1600X 的實力不需有太多質疑。以 B350 晶片搭配 Ryzen 5 處理器的價格與效能表現,Intel 第 7 代 Core 處理器平台的壓力可能更不小,至於 X99 平台部分已經進入產品生命週期後段班,既有的使用者會更換平台的可能性不小,而後續的 Intel X299 或 AMD X399 平台即將登場的情況下,那會是另一場戰爭。

AMD 目前最大的問題依然是使用者對於主機板各種 Bug 疑慮,若這些問題沒有妥善解決,不論價格、效能表現再怎麼有競爭力,消費者絕對不會將它列為主要選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