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應用都需要追逐 Z590 晶片組製品,B560 也是可以帶來合宜的使用體驗。
ASUS 針對 Intel 的 500 系列晶片組,推出 2 款 Mini-ITX 尺寸主機板產品,除了先前介紹的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還有 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 這款經濟選項,兩者價差一倍各自有吸引力。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市場參考價格 10,900 元,這款 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 只要 4,990 元,除了晶片組、Thunderbolt 4 控制器還能左右價格的變因,無非是獨特設計、用料等級等成本。只不過 Mini-ITX 可用面積相當有限,就算再怎麼想堆料、配置功能 / 介面,也總是會有個限度。
在這前提之下,Z590 與 B560 晶片組的差異性也被限縮,關鍵大概只剩下處理器超頻支援與否。因此除了預算有限,如果處理器沒打算超頻,那麼選擇 B560 製品便足敷使用。拿它來搭配 non-K 的 Core i5 處理器,其價格自 4,700~6,500 元不等,加總最低只要不到 9,700 元就能搞定。
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 和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系出同門,所以線路設計布局乍看下相似,但是誰像誰並不重要、也合情合理,差異主要在於用料等級、獨特設計等部分。這並未代表 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 就會是寒酸丐板,I/O 遮罩與預載背板、M.2 散熱等,同樣還是具備。
植基於 8 層印刷電路板,處理器供電迴路僅 6 + 2 相,結合功率級晶片、合金電感器、5K 耐用電容器等料件構成。散熱處理也較為單純,2 塊鋁合金散熱片各自獨立,並未結合熱導管運用。這也沒有和 I/O 遮罩整合成為一體,底下更未內藏散熱風扇,諸如此類跟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存在較大差異。
電源輸入端同為單組 8pin 配置,但是只採用 ProCool 基本款強化設計,不像 ProCool II 還多了金屬護罩等處理。而植基於 OptiMeM II 設計的 2 組記憶體插槽,規格標示超頻時脈最高可達 DDR4-5333 時脈組態,反觀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只到 DDR4-5133,這點差異稍微有意思。
由於 Mini-ITX 可用空間實在有限,裝機會用到的相關配置並不多,散熱提供 3 組 4pin 風扇插座,供處理器、AIO 幫浦、機殼風扇運用。AURA 可定址、AURA RGB 燈效接頭則各有 1 組,其餘配置就 Q-LED 簡易除錯燈號,它並未提供 HydraNode 風扇插座、熱感應接頭,ASUS 如此區隔產品定位。
I/O 背板配置有較多不同之處,畢竟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額外堆疊了 Thunderbolt 4,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 相對純粹植基於 Z590 晶片組。它唯一額外堆砌元素如產品名稱,是 Intel 的 Wi-Fi 6 AX201 無線網路模組,反觀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導入最新 Wi-Fi 6E AX210。
連同乙太網路、音效也有所區隔,2.5GbE 是採用 Realtek RTL8125B 控制器,並非部分玩家更想看到的 Intel I225-V。至於音效是採舊世代 SupremeFX 設計,以 S1220A 編解碼器、Savitech SV3H712 放大器、日系電容、隔離線路等構成,不像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換用新世代編解碼器、子卡形式設計。
但是它反而有 Audio USB Type-C 設計,植基於 S210 晶片兼具標準 USB 2.0 埠的作用,配件內提供延長線以便於連接音效裝置。其餘 USB 組配置部分,包含 USB 3.2 Gen 2×2、USB 3.2 Gen 2、5 埠 USB 2.0,機殼前置擴充則可拉出 USB 3.2 Gen 2、2 埠 USB 3.2 Gen 1、2 埠 USB 2.0。另外,如果想使用處理器內顯,它提供 HDMI 2.0、DisplayPort 1.4 各 1 組。
其 PCIe 插槽與儲存沒有複雜關係式,唯一的 PCIe x16 結合強化插槽設計,而 4 組 SATA 6Gb/s 獨立自主,至於 2 組 M.2 皆可使用 Type 2280 長度模組。其中 M.2_1 僅與處理器連結,搭配 Rocket Lake 可支援 PCIe 4.0 x4 NVMe,同時也導入免螺絲固定、散熱底板設計,與 Z590 晶片組連結的 M2_2 則是支援 PCIe 3.0 x4 NVMe、SATA 6Gb/s。
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 的 UEFI BIOS 與附加軟體,我們就不老調重彈一再贅述,稍微值得一提的是 UEFI BIOS,「Ai Tweaker」底下有個「ASU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功能。這是為 non-K 處理器設計,藉由放寬 Intel 預設的 Power Limit 參數,如此達到較高加速時脈、換得性能。
我們向任性的友人借得 Core i5-11500(只可惜不是最熱門的 Core i5-11400 / F),其大致規格為 6C / 12T、基礎時脈 2.7GHz / 最大加速 4.6GHz、TDP 65W,實際用來搭配 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在 UEFI BIOS 供電選項內可以看到,預設值為 PL1 65W(28s)、PL2 154W(工具軟體判讀 2.44ms),啟用 APE 將放寬限制到 PL1 180W、PL2 250W。
當然了,運算時間不會過短的作業,才比較能夠看出性能提升效益。此外無可避免的,這會讓處理器耗電量扶搖直上,伴隨而來的會是溫度問題。也因此,non-K 處理器隨附的散熱器,就不大適合拿來這麼玩。以下,我們同時將 UEFI BIOS 內的「CPU Core Ratio」設在 Sync All Cores,測試所得結果供大家參考之。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5-11500
-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Elite DDR4-4000 16GB Kit(2 x 8GB)
- 顯示卡: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OC Edition
- 系統碟: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1TB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20H2)
本篇測試都是使用 Noctua NH-U9 散熱器,不免俗也進行簡單燒機試驗,AIDA64 勾選 AVX-512 項目 10 分鐘內觸發溫度保護 5 次,但多數時候 6 個核心還是都能達到 4.19GHz(即等於 42 倍頻)左右。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同樣使用 AVX-512 模式,大多能維持在 4.18GHz 或以上,最高溫度則是略低一些的 89°C。
(編按:UEFI BIOS 內關閉 APE、CPU Core Ratio 設在 By Core Usage,AIDA64 以相同模式燒機溫度最高 72°C,瞬間功耗 135.443W 但大多維持在 65.xW,時脈則是在 3GHz 上下跳動)
UHD Graphics 內顯也是 Intel 所強調賣點之一,畢竟換上全新世代的 Xe 繪圖顯示架構,得留意 Core i5-11500 所配備 UHD Graphics 750 有 32 個 EU(Execution Unit,執行單元),反觀 Core i5-11400 那 UHD Graphics 730 僅 24 個。以下,簡單附上幾個實測結果讓大家參考,如果只是用來玩小遊戲應該游刃有餘。
總和來說,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 就像從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簡化而來,但是也足以提供相當程度的使用良好體驗,想想價差再看看它是對得起那價格。如果想組台小主機,它很適合用來搭配 non-K 處理器,並不需要去追逐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這等級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