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inum P51 是 SK hynix 高度自製 PCIe 5.0 NVMe SSD,循序存取最高達讀 14,700MB/s、寫 13,400MB/s。
2024 年下半年發表推出的 Platinum P51,首先只在品牌主場也就是韓國開賣,直到近期終於陸續推向海外市場,台灣是由代理商馭晟引進銷售。當前主要提供 1TB 和 2TB 容量選項,市場參考價格依序分別為 5,999 元、9,199 元,近日已經可以在代理商指定通路購得,包含實體門市與電商平台。
Platinum P51 是款 SK hynix 高度自製產品,循序存取最高可達讀取 14,700MB/s、寫入 13,400MB/s,而隨機存取最高為讀取 2,300K IOPS、寫入 2,400K IOPS。和我們近來介紹幾款 SMI SM2508 製品簡單相較,其循序讀取同級惟寫入並未跨越 14.0GB/s 門檻,然而隨機存取可是有過而無不及。
Platinum P51 設計配置
代理商馭晟提供 2TB 容量樣品,依此作為範例進一步來看 Platinum P51,如同新競品植基於 M.2 Type 2280 單面線路設計布局。主要組成元素包含控制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與 2 顆快閃記憶體,全都是自家製品一條龍包辦,高容量單面模組通常代表半導體製程技術進步,有利於廠商同時搶占高性能筆電商機。
Platinum P51 使用控制器為 Alistar(ACNT093),是依循 PCIe 5.0 x4、NVMe 2.0 介面規範設計,為 8 通道架構、支援 2,400MT/s 傳輸速率,據悉是透過 10nm 製程生產。而快閃記憶體官方又稱為 3D V8 NAND,屬於 238 層 TLC 3D NAND 產物,以其中 512Gbit(64GB)製品透過堆疊封裝技術製成 1TB 顆粒,另外所需記憶體是用 LPDDR4 類型。

如外觀所示,Platinum P51 標籤貼紙並未兼具散熱作用,SK hynix 指出模組功耗僅約 10W(2TB 容量版本),出色的電源效率可以穩定提供高效能體驗。另外就工具軟體偵測所得輔助資訊來看,電源狀態設定最大值 10.5W(2TB 容量版本),略低於透過 12nm 製程生產的控制器方案產品,而過熱警戒點是設在 86℃。
如下圖所示,2TB 容量版本 Platinum P51 的性能最高,但 1TB 版本除了循序讀取 12,900MB/s 略低 500MB/s,其餘參考性能都是相同。其設計耐用 / 寫性一如多數主流產品,在 5 年有限保固服務條件下,1TB 版本 600TBW 而 2TB 倍增至 1,200TBW,並強調 MTBF 高達 200 萬小時具有長效耐用性。
Platinum P51 包裝盒採用極簡環保設計,附加軟體需自行到官網下載,Data Migration Tool 可用來複製轉移碟機資料。而工具軟體 Drive Manager: Easy Kit,功能不外乎是常見那些碟機狀態、格式化、Trim 等,儘管也有韌體選項卻得自行手動下載更新檔,所以這套軟體的安裝必要性較為一般。
Platinum P51 性能實測體驗
Platinum P51 性能表現從 AIDA64 線性寫入開始看起,它在測試開頭 11% 容量區間,寫入速度稍低並且有 1 段波折。然而之後直到 46% 區間,速度向上提高至 10,3xxMB/s 左右,最高加速作用區間約莫 35%(格式化容量 652GB 左右)。
而後 46%~60% 區間正式第 1 次掉速,但寫入速度變動頗大,中間值概略可視為 6,0xxMB/s。61%~81% 區間第 2 次掉速,這並未持續到結束,自 82% 開始逆轉攀升。就基本而言,空碟狀態下 SLC Cache 作用區間逾 30%(約等 558GB),足以為大多數應用情境提供所需高速體驗。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 主機板: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II
- 系統碟:Plextor M9PG Plus 1TB
- 電源供應器:ASUS ROG Thor II 1000W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1 Pro 64bit 24H2
那麼基準性能適合跟誰比一比呢?各家的官方參考性能不盡相同得列入考量,然而真要細說又可能會沒完沒了。因此僅就 Platinum P51 測試所得結果,和 Spatium M580 Frozr、WD_BLACK SN8100 甚至 FURY Renegade G5 概略相比,提出性能落差較大的部分讓大家簡單快速參考。
性能參考比較組(存檔數據)
GIGABYTE AORUS Gen5 12000 2TB
GIGABYTE AORUS Gen5 10000 2TB
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 2TB
MSI Spatium M580 Frozr 2TB
MSI Spatium M570 Pro Frozr 2TB
Predator GM9000 2TB
Sandisk WD_BLACK SN8100 2TB
Seagate FireCuda 540 2TB
TeamGroup T-Force GE Pro 2TB
循序存取就 CrystalDiskMark 來說,其最大值(SEQ1M Q8T1)為讀取 13,893.23MB/s、寫入 12,451.88MB/s,相較下來讀取表現 -1.9%~-2.7%,寫入則是落在 -6.7%(WD_BLACK SN8100,括弧內代表勝差重點比較對象,以下相同)~2.2% 範圍。
ATTO Disk Benchmark 不分佇列深度,Platinum P51 測得最大值為讀取 12.29GB/s、寫入 10.82GB/s,讀取表現大多 -3.3%~-7.0%(和 Spatium M580 Frozr 相較大多達 -4.1% 或以上)、寫入則是 -2.9%~-9.0%(和 WD_BLACK SN8100 相比大多達 -7.5% 或以上)。
ezIOmeter 可視為老派的冷門測試軟體,意味韌體最佳化調校未必囊括在內,Platinum P51 測得讀取 12,575.78MB/s、寫入 5,297.13 速度,讀取勝負在 -7.1%(Spatium M580 Frozr)~3.1%,寫入更來到 -7.0%~-23.5%(Spatium M580 Frozr)。
4K 隨機存取吞吐量表現方面,Platinum P51 表定規格和 WD_BLACK SN8100 相同,兩者都可視為紙上標竿。CrystalDiskMark 實測最大值讀取 2,113,509IOPS、寫入 1,797,790IOPS,Platinum P51 勝差落在讀取 -6.1%(WD_BLACK SN8100)~18.3%(Spatium M580 Frozr)、寫入 -2.0%~22.6%(Spatium M580 Frozr)。
ATTO Disk Benchmark 同樣就不分佇列深度來看,Platinum P51 表現最大值為讀取 218.99K IOPS、寫入 279.03 K IOPS,讀取在 QD 8 以內表現算好,除了 QD 1~2 和 Spatium M580 Frozr 相比分別落後 7.4%、2.5%,其餘領先 1.5%~21.3%(FURY Renegade G5、WD_BLACK SN8100)不等。然而過了 QD 8 分水嶺,勝差會變成 -27.5%~3.0%,明顯落後 SMI SM2508 方案製品(FURY Renegade G5、WD_BLACK SN8100)。
寫入情況則是相反,與 Spatium M580 Frozr 相較勝出 0.5%~65.2%,差距隨著佇列深度加深而拉開。對上 FURY Renegade G5 和 WD_BLACK SN8100,QD 1~4 勝差為 -2.1%~-11.72% 不等,但是自 QD 8 開始反向超前 2.0%~40.9% 幅度。
ezIOmeter 部分 Platinum P51 僅測得讀取 810,499.15IOPS、517,653.3IOPS 排名在尾段,其讀取勝差在 -41.7%(Spatium M580 Frozr)~5.3%(FURY Renegade G5),寫入則落在 -11.0%(FURY Renegade G5)~-48.4%(Spatium M580 Frozr)。
4K 隨機存取吞吐量另一參考依據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Platinum P51 在 QD 64 的表現為讀取 1,175,024.1IOPS、寫入 1,033,016IOPS,讀取僅 QD 1~2 落後 WD_BLACK SN8100 分別約 9.8%、7.1%,其餘就整體而言領先幅度達 1.8%~36.2%(Spatium M580 Frozr)。
寫入則是呈現倒吃甘蔗傾向,QD 8 以內表現為 -0.3~-18.6%(FURY Renegade G5)不等,而後性能隨著深度加深提高,大致勝負落在 0.3%~21.2%(Spatium M580 Frozr)之間。
基準性能階段儘管互有擅長,但是在 UL Benchmark 進階模擬測試階段,Platinum P51 能繳出不俗的表現。PCMark 10 儲存測試獲得 6,541 分評價、頻寬 1,020.37MB/s,僅次於 FURY Renegade G5 和 WD_BLACK SN8100 這 2 款 SM2508 方案製品,其中當前的標竿 WD_BLACK SN8100 領先 Platinum P51 分別達 13.6%、11.2%。
3DMark 儲存測試情況相仿,Platinum P51 以 6,342 分評價、1,074.32MB/s 頻寬位居第 3,和排名在後的競品相較更明顯拉開差距。WD_BLACK SN8100 同樣是這項測試的標竿,較 Platinum P51 分別高出 19.4%、17.4%,另外就細項來看,Platinum P51 在遊戲載入速度的表現穩定,至於遊戲紀錄、儲存則略有變動。
至於 3DMark 附加的 DirectStorage 測試同樣就不贅述了,Platinum P51 與 RTX GeForce RTX 4090 搭配時,Storage to VRAM(GDeflate 壓縮)頻寬表現為 24.73GB/s。
PCMark 10 儲存測試項目相對應資訊
aft:Using Adobe After Effects
bf:Battlefield V – starting the game until the main menu
boo:Booting Windows 10
cod:Call of Duty Black Ops 4 – starting the game until the main menu
cp1:Copying 4 ISO image files, 20 GB in total, from a secondary drive to the target drive (write test)
cp2:Making a copy of the ISO files (read-write test)
cp3:Copying the ISO to a secondary drive (read test)
cps1:Copying 339 JPEG files, 2.37 GB in total, to the target drive (write test)
cps2:Making a copy of the JPEG files (read-write test)
cps3:Copying the JPEG files to another drive (read test)
exc:Using Microsoft Excel
ill:Using Adobe Illustrator
ind:Using Adobe InDesign
ow:Overwatch – starting the game until main menu
pow:Using Microsoft PowerPoint
psh:Using Adobe Photoshop (heavy use)
psl:Using Adobe Photoshop (light use)
sacr:Adobe Acrobat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aft:Adobe After Effects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ill:Adobe Illustrator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lig:Adobe Lightroom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pre:Adobe Premiere Pro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ps:Adobe Photoshop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最後的 PCMark 10 儲存性能一致性,Platinum P51 繳出 7,188 分評價、頻寬 1,626.17MB/s 成績,立下令人驚豔的性能標竿,就細項來看尤以降速和穩定狀態階段相當出色。Spatium M580 Frozr 是使用 Phison PS5026-E26 設計解決方案,該控制器推出最久因而設計調校相對成熟,Platinum P51 與之相較仍然分別高出 39.0%、35.6%。
反觀 SMI SM2508 方案製品,FURY Renegade G5、WD_BLACK SN8100 甚至是 Predator GM9000,儘管在 PCMark 10 系統碟與 3DMark 儲存飆高分,但罩門卻都是性能一致性。由於 SM2508 才正式上場大約半年左右,廠商需要時間來熟悉、琢磨韌體調校策略,所以我們對於當前這表現見怪不怪,也或許在日後都有機會陸續獲得提升改善吧。
PCMark 10 性能一致性測試內容
aft:Adobe After Effects
cp1:Copying 4 ISO image files, 20 GB in total, from an secondary drive to the target drive (write test)
cp2:Making a copy of the ISO files (read-write test)
cps1:Copying 339 JPEG files, 2.37 GB in total, in to the target drive (write test)
cps2:Making a copy of the JPEG files (read-write test)
ind:Adobe InDesign
psh:Adobe Photoshop (heavy use)
Platinum P51 所用控制器是透過 10nm 生產,那麼溫度表現如何呢?在空調環境溫度約 26℃ 條件下,Platinum P51 測試起始 33℃ 到了尾聲約 65℃。礙於測試環境的溫度難以固定,我們不便把話說得太絕對,總之它不是那麼難以伺候,但散熱片仍然不可或缺、想用在筆電建議再三斟酌。
隨著競品陸續傾巢而出,性能比較越來越像是場大亂鬥,尤其在相對直覺的基準性能部分,互有領先、各有擅長與需要再精進之處,很難出現足以取得壓制性勝利的產品。因此我們同樣那句老話,能透過韌體調校提升改善的都不是大問題,端看廠商願意投注多少人力與成本,進一步且持續地最佳化產品。
從這前提來看 Platinum P51,基準性能尤其隨機存取時而有亮眼表現,所以就整體而言是算好。它在 UL Benchmark 測試表現同樣頗佳,性能一致性表現更樹立了新標竿,韌體調校可以說是相對全面性。像密集存取之類高度負載應用情境,對於堪稱全能型產品的 Platinum P51 來說不成問題,也最值得列為採購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