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 Blue SN5100 維持 PCIe 4.0 介面設計,藉由新的快閃記憶體搭配組合,將性能推升至最高讀取 7,100MB/s、寫入 6,700MB/s,較前代產品提高約 30%。

入門定位導向的 WD Blue SN5100,同時強調在當下 AI 浪潮世代,以及內容創作等面向應用的效益。依據電腦平台的類型與可擴充性而定,除了作為系統開機碟使用,亦適合用於存放大量工作素材,也就是扮演資料碟角色。
不過在我們印象中,WD Blue 系列都是使用 TLC NAND 為主,直到 WD Blue SN5000 才開始出現了轉變。其 500GB、1TB 和 2TB 容量版本的搭配組合不變,然而 4TB 改成使用 QLC 3D NAND,真實性能表現存在微妙差異。

時隔一年登場的 WD Blue SN5100,所提供容量選項相同,但 Sandisk 官方明確標示全面換用 QLC 3D NAND。其片面性能規格提高近 30%,循序存取跨過 7,000MB/s 門檻、4K 隨機存取突破 1,000,000IOPS,達到和高性能產品相近的水準。
WD Blue SN5100 建議售價:
500GB 新台幣 1,590 元
1TB 新台幣 2,490 元
2TB 新台幣 4,990 元
4TB 新台幣 9,990 元
WD Blue SN5100 設計配置
維持主流 M.2 Type 2280 尺寸設計,控制器表面打印 A101-000103-A1 型號,4 通道架構支援 2,400MT/s 快閃記憶體介面。它屬於 DRAM-less 類型方案,HMB 預設會占用 64MB 系統記憶體,另外再結合自家 Sandisk nCache 4.0 技術。


以 Sandisk 提供的 2TB 樣品為例,由 1 顆快閃記憶體構成容量,電路板得以維持一貫單面線路設計布局。Sandisk 使用最新 BiCS8 QLC 3D CBA NAND,218 層堆疊設計容量可達 1Tb / 2Tb,再經由堆疊封裝技術製作出顆粒成品。


WD Blue SN5100 性能最佳版本為 1TB 和 2TB,和 WD Blue SN5000 4TB 相較之下,循序存取提高幅度分別為讀取 29.0%、寫入 34.0%,至於 4K 隨機存取是讀取 44.9%、寫入 44.4%,Sandisk 說提高近 30% 看來有點含蓄。
Sandisk 為產品提供 5 年有限保固服務,設計耐用(寫)性基數是 500GB 300TBW,其餘容量版本依此累加上去,像 4TB 即為 1,200TBW。QLC 除了真實寫入速度,耐寫性也常讓玩家質疑,Sandisk 則有不同的詮釋方式。

Sandisk 指出依循 JEDEC JESD219 規範進行測試,2TB 容量版本標示 900TBW,若每天寫入 100GB 資料量,可以使用超過 24 年之久。而 900TBW 相等於 0.26DWPD,意即每日得以合理寫入約 484GB,其實算是不少的資料量了。
其他附加可參考資訊,Sandisk 標示 2TB 版本的讀寫功耗平均為 4.1W,從工具軟體偵測資訊來看,電源狀態設定最高 5W(PS0)。過熱保護機相關制則落在 87℃、90℃、94℃,對於這樣的設計方案產品,通常是無須龐大散熱輔助。


官方提供的附加軟體主要為 Sandisk Dashboard,得以查看 WD Blue SN5100 健康、介面速度與溫度等狀態,或進行韌體更新、診斷等作業。其次,也能快速下載 Acronis True Image for Sandisk,用於轉移或備份碟機內的資料。

WD Blue SN5100 性能實測體驗

透過 AIDA64 線性寫入來看 SLC Cache 設定策略,初始速度達到約 6,1xxMB/s,但加速區間僅 14%、260GB 左右。之後開始出現較多明顯變動,儘管速度實際降幅算是少,要視為進入第 1 階段掉速應該不為過。直到過了 31% 容量區間,看來就直接進入 QLC 直寫模式,以 52xMB/s 左右速度維持到測試結束。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 主機板: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II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1 Pro 64bit 24H2
性能測試參考比較組(存檔數據):
Kingston KC3000 1TB
Kingston NV3 2TB
Micron 3500 1TB
Seagate FireCuda 530 2TB
Solidigm P44 Pro 1TB
Solidigm P41 Plus 1TB
Transcend MTE250H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X 2TB
Sandisk(Western Digital)WD_BLACK SN7100 2TB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770M 2TB
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000 4TB
2TB 容量版本身為 WD Blue SN5100 系列的性能代表,標示循序存取可達讀取 7,100MB/s、寫入 6,700MB/s,在 CrystalDiskMark 測得讀取 7,130.47MB/s、寫入 6,729.57MB/s 左右速度,和 WD Blue SN5000 4TB 相較讀寫分別高出 28.x%、31.x%。
ATTO Disk Benchmark 不分佇列深度,最大值為讀取 6.16GB/s、寫入 6.06GB/s,其讀取較 WD Blue SN5000 4TB 高出 10.4%~29.6% 不等幅度,寫入則達到 24.6%~27.3%,同樣接近片面規格差異。
ezIOmeter 測得結果為讀取 6,303.57MB/s、寫入 4,597.36MB/s,分別高於 WD Blue SN5000 4TB 約 22.7%、3.9%,此測試模型讓寫入不再差異甚巨。Kingston NV3 同為 QLC、DRAM-less 產品,WD Blue SN5100 與之相較,看來是略勝一籌。
4K 隨機存取標示性能則為讀取 1,000,000IOPS、寫入 1,300,000IOPS,CrystalDiskMark 實測表現來到讀取 1,203,057IOPS、寫入 1,382,506IOPS(Q32T16),分別高於 WD Blue SN5000 4TB 約 65.4%、51.9%,即便是 Q1T1 條件亦有 21.5%、17.8% 進步幅度。
ATTO Disk Benchmark 表現會隨著佇列深度增加而穩定提高,在 QD64 條件達到讀取 86.92K IOPS、寫入 278.39K IOPS,領先 WD Blue SN5000 4TB 幅度分別為讀取 1.6%~50.9%、寫入 16.4%~48.6% 不等,也是接近片面規格可見差異。
ezIOmeter 測得結果為讀取 287,307.06IOPS、寫入 778,623.68IOPS,和 WD Blue SN5000 4TB 相較分別高出 26.4%、43.8%,至於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在 QD64 條件下達到讀取 988,075IOPS、寫入 1,074,760.3IOPS,平均高於 WD Blue SN5000 4TB 約 2x~3x%,尤其寫入自 QD 32 開始更拉開倍數差距。
在 PCMark 10 系統碟模擬測試,WD Blue SN5100 獲得 4,576 分評價、頻寬 739.07MB/s、平均存取時間 37µs,較 WD Blue SN5000 4TB 提升改善約 21.6%~22.6%。3DMark 表現則為 4,437 分評價、頻寬 769.8MB/s、平均存取時間 41µs,相較之下進步 14.6%~16.3%,亦優於剛提過的 Kingston NV3 一截。
PCMark 10 儲存測試項目相對應資訊
aft:Using Adobe After Effects
bf:Battlefield V – starting the game until the main menu
boo:Booting Windows 10
cod:Call of Duty Black Ops 4 – starting the game until the main menu
cp1:Copying 4 ISO image files, 20 GB in total, from a secondary drive to the target drive (write test)
cp2:Making a copy of the ISO files (read-write test)
cp3:Copying the ISO to a secondary drive (read test)
cps1:Copying 339 JPEG files, 2.37 GB in total, to the target drive (write test)
cps2:Making a copy of the JPEG files (read-write test)
cps3:Copying the JPEG files to another drive (read test)
exc:Using Microsoft Excel
ill:Using Adobe Illustrator
ind:Using Adobe InDesign
ow:Overwatch – starting the game until main menu
pow:Using Microsoft PowerPoint
psh:Using Adobe Photoshop (heavy use)
psl:Using Adobe Photoshop (light use)
sacr:Adobe Acrobat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aft:Adobe After Effects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ill:Adobe Illustrator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lig:Adobe Lightroom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pre:Adobe Premiere Pro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sps:Adobe Photoshop – starting the application until usable
至於 PCMark 10 性能一致性測試,所獲得評價 1,418 分、335.9MB/s 頻寬、175µs 平均存取時間,反而落後 WD Blue SN5000 4TB 約 6.x%。即便還是優於 Kingston NV3 不少,但細部數據顯示性能衰退與穩定狀態階段,分別落後 WD Blue SN5000 4TB 約 11.2%、6.6%,意味髒碟掉速幅度會更明顯些。
PCMark 10 性能一致性測試內容
aft:Adobe After Effects
cp1:Copying 4 ISO image files, 20 GB in total, from an secondary drive to the target drive (write test)
cp2:Making a copy of the ISO files (read-write test)
cps1:Copying 339 JPEG files, 2.37 GB in total, in to the target drive (write test)
cps2:Making a copy of the JPEG files (read-write test)
ind:Adobe InDesign
psh:Adobe Photoshop (heavy use)
可預期 WD Blue SN5100 運作溫度並不會多高,在大約 25℃ 室溫環境開放平台,使用主機板預設散熱片條件下,透過 IOmeter 連續寫入 10 分鐘來觀察。WD Blue SN5100 提供給 S.M.A.R.T. 的數值顯示,測試過程溫度由 32℃ 升高至 58℃,和過熱保護點還有段距離,散熱容易處理確實很適合筆電。

綜觀 WD Blue SN5100 2TB 性能表現,和 WD Blue SN5000 4TB 相較明顯提升最高達 50.x% 幅度,接近甚至超過片面規格所呈現差距。稍微不足之處是性能一致性,即便優於同為 QLC、DRAM-less 競品 Kingston NV3,也未必亞於自家 TLC 兄弟產品,但終究沒能帶來更讓人滿意的提升改善。

至於全面改採用 QLC 3D NAND 這點,由於主流市場陸續面臨 PCIe 5.0 / 4.0 介面世代交替,廠商隨之調整產品線規劃布局,只是重演歷史沒什麼好意外。如同 Sandisk 所預想適合應用場景,當入門桌機和筆電的系統開機碟,或遊戲、內容創作與 AI 等應用資料碟,它是能稱職扮演好這些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