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gate 將 IronWolf Pro 系列大舉翻新,以相近價格策略提供更高規格等級的產品體驗。
稍早前提到,Seagate 悄悄出貨銷售新版本,專為 NAS 儲存應用設計的 IronWolf Pro 系列硬碟。包含設計耐用度、工作負載率限制甚至是傳輸速率都有所提升,幾乎和企業級機種 Exos 系列看齊,但維持相同價格策略可謂加量不加價。
延伸閱讀:滿足 NAS 對於容量與速度的渴望,Seagate IronWolf Pro 20TB 實測
新、舊版 IronWolf Pro 產品差異
Seagate 針對這點提供了新版 IronWolf Pro 20TB 樣品,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實際進行體驗,同時向大家彙整介紹其中差異。新、舊版 IronWolf Pro 可以從產品完整型號來快速識別,例如 20TB 容量 ST20000xx00x 這命名規則,其中的 xx 編碼舊版為 NE 而新版改成 NT。


已經陸續出貨銷售的新版 IronWolf Pro,視各地市場舊品庫存量而定,新舊產品會在市場上並存一段時間,但最終將由新版取而代之。玩家普遍最為關心的價格部分,舊版已經銷售一段時間也經過調降,使得新版本乍看之下貴了 400~600 元不等幅度。
當然了,這是就代理商的建議售價而言,在零售市場還得視通路操作而定。再者當舊版產品逐漸完成出清,新版理應當也會順應市場趨勢,慢慢往下修正、調降價格。畢竟從歷史經驗來看,硬碟價格並不怎麼容易逆勢上揚,除非遭遇前些年那樣的嚴重天災。
代理商建議售價(新台幣、含稅) | 新版(NT) | 舊版(NE) |
---|---|---|
20TB | 16,590 | N/A |
18TB | 14,790 | 14,390 |
16TB | 13,250 | 12,850 |
14TB | 9,188 | N/A |
12TB | 11,250 | 10,750 |
10TB | 9,650 | 9,150 |
8TB | 7,990 | 7,490 |
6TB | 6,790 | 6,290 |
4TB | 5,090 | 4,590 |
2TB | N/A | N/A |
如上、下列表格顯示,新版 IronWolf Pro 提供廣泛容量選擇,從最小的 2TB 到當前最大 20TB 一應俱全。對於玩家而言,表定最大持續傳輸速率提高,是最為有感的甜頭。如下列表格所示,僅 20TB、10TB 容量版本並未更動,其餘至少提高 6MB/s(2TB 容量版本)、最多達 30MB/s(12TB、6TB、4TB 容量版本)。
最大持續傳輸速率 | 新版(NT) | 舊版(NE) |
---|---|---|
20TB | 285MB/s | 285MB/s |
18TB | 285MB/s | 260MB/s |
16TB | 270MB/s | 255MB/s |
14TB | 270MB/s | 255MB/s |
12TB | 270MB/s | 240MB/s |
10TB | 240MB/s | 240MB/s |
8TB | 255MB/s | 240MB/s |
6TB | 250MB/s | 220MB/s |
4TB | 250MB/s | 220MB/s |
2TB | 226MB/s | 220MB/s |
專為 NAS 之類大量儲存應用設計的 IronWolf Pro,適合中至大型企業、專業內容創作等族群選用,新版產品提供更多甜蜜點。首要算是可靠度參考指標 MTBF(平均失效時間),由先前 120 萬小時這個統一基準,提高至 200 萬小時(10TB 及其以下容量版本)甚至是 250 萬小時(12TB 及其以上)。
在前述商業應用環境,儲存設備通常會伴隨主機系統,24 x 7、8,760 POH 全年無休不停地運轉,理論可靠度提高自然再好不過。這些應用場景的資料寫入量不一,舊版 IronWolf Pro 的工作負載率(WRL)限制在 300TB / 年,新版本大幅度提高約 83% 來到 550TB / 年水準。
可靠度與工作負載率雙雙提高,已然向企業級機種 Exos 系列看齊,但是並不代表新版 IronWolf Pro 足以取代 Exos。像多元傳輸介面與磁區大小選擇,以及加密相關配套措施,甚至是片面規格所未提及細微差異,讓這 2 個系列產品的合適應用範疇仍然有所區隔,網內互打問題應該不大。
MTBF、WRL | 新版(NT) | 舊版(NE) |
---|---|---|
20TB | 25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18TB | 25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16TB | 25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14TB | 25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12TB | 25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10TB | 20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8TB | 20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6TB | 20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4TB | 20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2TB | 200 萬小時、550TB / 年 | 120 萬小時、300TB / 年 |
不過新版 IronWolf Pro 還有項利多,過往對於設備的硬碟機機槽數量,表定限制為 24 個機槽。白話點來講,同一儲存設備 / 主機甚至是機櫃,並不建議裝配超過 24 顆硬碟。因為過多不可控的震動量,會對硬碟資料存取穩定性造成影響,現在新版 IronWolf Pro 不再有這項限制。
更多末梢枝節差異部分,像 18TB 容量版本的作業中環境 / 抗震能力,反而從 50/50G(2ms、讀取 / 寫入、Gs)調降至 40/40G。非作業中雖然沒有改變,但應該同樣和碟片數量有關,容量越大相對代表碟片數量多、越是精密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表定值低於小容量版本。
其餘未提及的部分基本上如舊,像是針對 NAS 應用環境最佳化的 AgileArray 雙平衡馬達設計、支援 TLER(限時錯誤復原,讀寫同為 7 秒)、內建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健康狀態管理機制,以及提供 5 年有限保固服務、免費 3 年 Rescue Data Recovery Services(資料救援服務)等,並未反向被取捨掉些什麼。
大家應該也好奇,Seagate 怎麼會使出改版這一招?官方所提供重點參考資訊並未提及。不過就像我們先前偶爾會提到,Seagate 氦氣封裝產品線開設之初(10TB ),就採用統一平台開發設計,再依目標應用進行不同最佳化配置調校。也或許,Seagate 近期調整了開發設計、生產製程流程,因而誕生了新版 IronWolf Pro。當然了,這只是我們未經確認的簡單猜想,一切仍然以官方為準。
新、舊版 IronWolf Pro 20TB 實測比較
性能實測體驗階段,原本打算以 20TB 兄弟產品的存檔數據作為比較組,不過我們最近因應 PCIe 5.0 測試需求而升級軟、硬體平台,潛在不可控的性能變數多了不少。左思右想之後,還是默默將另外借來的舊版 IronWolf Pro 20TB(ST20000NE000),也在新平台上進行相同完整測試,如此可以更客觀地進行新、舊版比較。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 記憶體:Crucial DDR5-4800 32GB Kit(CT2K16G48C40U5)
- 系統碟:Plextor M9PG Plus 1TB
- 電源供應器:ASUS ROG Thor II 1000W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1 Pro 64bit 22H2
IronWolf Pro 20TB 標示最大連續傳輸速率 285MB/s,可以看到舊版(ST20000NE000)實測大多有更好的傾向,像是在 ATTO Disk Benchmark 最低仍有讀取 271.76MB/s(QD 2)、寫入 268.53MB/s(QD 4),反觀新版(ST20000NT001)最大值僅讀取 267.01MB/s(QD 16)、寫入 262.83MB/s(QD 1)。
在 CrystalDiskMark 也出現相同的性能傾向,或許可以這麼說,新版(ST20000NT001)整體上是在 270MB/s 水平,然而舊版(ST20000NE000)可達 280MB/s。由於軟體測試模式的不同,新版(ST20000NT001)在 TxBENCH 反而大多稍好一些,除了 SEQ Q32T1 寫入明顯慢了些,其餘最多拉開 8MB/s 左右的差距。
反觀 4K 吞吐量部分,在 ATTO Disk Benchmark 的多數表現可以視為相仿,如果真要分個高低,那麼新版(ST20000NT001)尤其是較低佇列深度有稍好的跡象。CrystalDiskMark 出現略多一些的差異,新版(ST20000NT001)除了 Q32T1 讀取明顯落後,其餘尤其是寫入高出 93~111IOPS(最高 14.9%)不等。
另外像 TxBENCH 儘管是新版(ST20000NT001)勝出,但差異小到可以一視同仁(測試誤差因素),而 ezIOmeter 舊版(ST20000NE000)領先差距有限,所以也同理。至於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在 4K 部分,新版(ST20000NT001)讀取在 QD 32 條件時高出 14.6IOPS,寫入更至少以 50.4IOPS(6.6%~)超前。
最後的 PCMark 10 儲存測試呈現兩樣情,在系統碟模擬測試情境,舊版(ST20000NE000)尤其是總評價得分稍好,包含頻寬表現同樣如此。而資料碟模擬測試情境,則是新版(ST20000NT001)明顯好上一截,總評價差距拉開達 34 分、約 3.6%,頻寬部分也有著相近的勝差。
就結果來說,要論最大連續傳輸速率這點,無可否認舊版 IronWolf Pro 經常快上 5% 左右。不過新版 IronWolf Pro 尤其是 4K 寫入吞吐量相對突出,甚至出現 10% 以上勝差,兩相比較下來是各有擅長。新版 IronWolf Pro 除了內部機械結構存在未知的改變,韌體調校或許也有經過調整,因而呈現出這樣的傾向。至於 PCMark 的部份結果忽略也無妨,畢竟現在硬碟通常用來大量儲存,系統碟之類表現並不重要。
總之基於相同價格策略這前提,新版 IronWolf Pro 能提供更高可靠度與工作負載率,並且解開了機槽數量限制。在大量儲存應用情境,規劃硬碟建置能有多一點彈性,也可以更放心賦予繁重存取任務,光是這幾點就相當值回票價。最近如果有意添購 NAS 適用的大容量硬碟,又或者只是個人資料備份用途而已,新版 IronWolf Pro 系列都很值得推薦列為首選。
最後放送一段工商服務~
Seagate世界備份月活動
據世界備份日網站統計,全世界每分鐘有 113 台手機遺失、29% 的資料遺失意外,而且每個月 10 台電腦中就有 1 台感染了病毒,卻有 21% 的人從不備份。從今天起和Seagate一起愛資料、勤備份!只要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登錄發票領限量超商禮券,再抽 Nintendo Switch OLED!活動連結:https://reurl.cc/Y8qp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