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ore i9-10900K 與 Intel Core i5-10600K 是我們這次收到的 2 款處理器,我們就透過這 2 顆處理器「嘗遍」各家的 Intel Z490 晶片主機板。

各家對於 Intel Z490 晶片主機板,投入不少心力,然而這是否能吸引到消費者將錢包掏出買單,則有待更多觀察。就目前收到的各家主機板來看,特色隨著定位而有著不同之處,這不管是在外觀設計,或者是用料上都能一一感受到差異。

來看看 Maximus XII Hero(Wi-Fi)這張在 ROG 系列產品中,屬於入門級別的產品。在 Hero 上方有 Formula 與 Extreme,分別是鎖定高階以及旗艦玩家,這也是為何我們稱 Hero 在 ROG 系列中的入門級別產品;當然 ROG 系列之外,ASUS 的主機板產品線還有 ROG Strix、TUF Gaming、ProArt 以及 Prime 等系列。

Apex、Gene 以及 Impact 也是 ROG 系列產品,但他們並不同與 Hero、Formula 以及 Extreme 般常見。

ROG Maximus XII Hero(Wi-Fi)作為 ROG 系列主機板的領路先鋒,在設計以及用料當然不能太馬虎。

4 + 8 Pin 的 CPU 供電設計足夠應付需求,但如果更改為 8 + 8 Pin 設計,主觀上可能會更為誘人;8 層 PCB 的 ROG Maximus XII Hero(Wi-Fi)PWM 供電為 14 + 2(Teamed)設計方式,而每一相供電模組的最大可以承受 60A 電流;PWM 控制器為 ASP1405I

如果與 Apex 和 Formula 的 70A,或者是 Extreme 的 90A 相比較的,這樣的規格確實不怎樣,但就如我們開始說的,Hero 是 ROG 系列的入門級別產品,所以這樣的規格配置並不需要太訝異。

因應 Intel 10 代 Core S 系列處理器提升至 10 核心配置,Maximus XII Hero(Wi-Fi)在 VRM 散熱模組也做了一定強化,這不難從熱導管延伸至過去北橋位置(CPU 下方)見到。

Maximus XII Hero(Wi-Fi)共有 3 個 M.2 SSD 插槽,其中一個為 22110 配置;這一代設計讓 M.2 SSD 散熱片與 PCH 結合,讓它整體更具一體性。

主機板上擁有 3 個 PCIe 3.0 x16 插槽,頻寬分別是 x16、x8、x4 配置,另外還提供 3 個 PCIe 3.0 x1 插槽。

也許是因為 SATA 6.0Gbps 越來越少被應用的關係,Intel Z490 晶片組主機板大多配置 6 個連接埠,當然也有部分配置 8 個,至於 U.2 更是少之又少見到,目前應該只有 EVGA Z490 DARK 可見。

音效部分使用的是 SupremeFX S1220 Codec(Realtek 客製化版),同時還搭配 ESS ES9023 DAC 和 RC4580 OP AMP。

雖然被我們歸入 ROG 入門級別主機板,但 I/O 配置一點都不入門。

我們在 Maximus XII Hero(Wi-Fi)上可以見到 Marvell AQtion AQC111C 5GbE 網路、Intel I219-V 1GbE 網路、Intel Wi-Fi 6 AX201 無線網路、Bluetooth 5.1 以及 HDMI 1.4b 輸出端子等;另外,USB-C 以及 USB Type-A 這些基本的連接埠就不需再做太多敘述。

AI Overclocking、AI Cooling 以及 AI Networking 是數個 ASUS 主機板相當引以為豪的特色;AI Cooling 是整合到 Fax Xpert 4,而 AI Networking 則是整併至 GameFirst VI 軟體內。

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類似功能可以減少使用者自行調整各項設定的時間,但對於較為硬派的玩家們而言,這類功能似乎顯得沒那麼重要。

ROG Maximus XII Hero(Wi-Fi)我們搭配的 Intel Core i9-10900K 進行實測,同時選擇 GSKILL Trident Z 的 DDR4-3600 CL16 記憶體。

散熱方面則是選擇 InWin 新推出的 SR36 一體式水冷進行。

Intel Core i9-10900K 預設條件下,搭配 GSKILL Trident Z DDR4-3600 CL16 的處理器部分測試。

Intel Core i9-10900K + Maximus XII Hero(Wi-Fi)

r15
r20
vray
corona
fry
photo
zlib
sha3
aes
cpu bench
geekbench
r15 r20 vray corona fry photo zlib sha3 aes cpu bench geekbench

跟著看看 Intel Core i9-10900K 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在 3DMark 的成績。

Maximus XII Hero(Wi-Fi)+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time
time x
fire
fire x
fire u
time time x fire fire x fire u

綜合性測試部分我們使用 PCMark 10 Extended 模式進行,除了讓 Intel Core i9-10900K 在預設時脈下搭配 DDR4-3600 CL16 外,我們同步也將 Intel Core i9-10900K 全核心時脈調整至 5.2GHz 搭配 DDR4-4000 CL17 進行相關測試。

另外,我們也加入 Passmark 10 的測試。

記憶體部分,我們使用 GSKILL Trident Z DDR4-3600 CL16,同步加入 DDR4-4000 CL17 的測試數據進行比較。

溫度表現的話,我們使用 InWin SR36 在 Intel Core i9-10900K 全核時脈 4.9GHz 條件下,以 AIDA64 和 Prime95 smallest 模式進行。

AIDA64 壓力測試下,CPU Package 平均溫度在 70,而最高溫度來到 84 度;Prime95 smallest 模式下,CPU Package 平均溫度在 89.5 度,最高溫度則可以達到 92 度。雖然溫度壓制的相當不錯,但必須坦承 AIO 馬達轉速以及風扇轉速都是透過 DC 模式進行。

最後,Maximus XII Hero(Wi-Fi)也加入 Sysmark 2018 的測試;除了 Intel Core i9-10900K 這顆 10 核心處理器外,我們也將 6C12T 的 Intel Core i5-10600K 加入。

先說 Intel Core i9-10900K,散熱面積太小導致部分溫度無法導出;如果如 LGA2066 般,10 核心的 Intel Core i9-10900K 溫度應該會有更佳表現。

Intel Z490 晶片主機板特色… 說實話並沒有特別見到,至於那些 PCIe Gen4 Ready 的主機板這裡就不用做太多說明,反正下一代產品即使相容,各主機板廠還不是想要你連主機板一起更換?

ROG Maximus XII Hero(Wi-Fi)用中規中矩來形容應該不會有太多意見,如果手頭上有點預算,這張板子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是與 ROG Strix 系列主機板來做比較。